全部

《红高粱》:血与酒浇灌的野性图腾‌

许长卿
发表于 2025-03-30 19:22:34

张艺谋的《红高粱》是一坛用鲜血兑高粱酿的烈酒,泼在银幕上烧出个火红的人间。当颠轿的汉子们吼着酸曲把九儿颠出轿帘,当余占鳌抱着酒坛子踏进十八里坡的月光,当剥皮罗汉被吊上高粱杆时,这部1987年的电影用最原始的蛮力撕开了文明的外衣,让生命最本真的欲望、暴烈与尊严,在血色的旷野上赤身裸体地狂舞。

女主角九儿是第五代导演镜头下最“刺眼”的女性符号。这个被父亲换牲口般卖进麻风病人家的十八岁姑娘,盖头下藏的不是泪珠子而是火折子。她一脚踹翻轿内尿盆的狠劲儿,高粱地里主动张开双臂的野性,拎着菜刀逼退劫匪的泼辣,共同浇筑出一尊反叛女神的泥塑——粗粝、腥臊、冒着热气。巩俐演活了这个角色的“动物性”:被余占鳌扛进高粱地时的挣扎像头母豹,面对日军枪口时昂起的脖颈却如天鹅。她最摄人心魄的瞬间,是挺着大肚子站在酒坊前,用烧酒给罗汉大哥报仇时,眼睛里腾起的不是仇恨,而是某种母兽护崽的原始凶光。

男主角余占鳌则是从黄土地里长出来的活土匪。姜文用一身腱子肉和满脸胡茬,把这个轿夫头子演成了行走的荷尔蒙炸弹。他抢亲时撕开轿帘的蛮横,在高粱地里压住九儿的霸道,活剥人皮时的狰狞,混合成中国银幕上前所未有的雄性图腾。但这个角色绝非简单的暴徒:他给九儿种三十亩高粱地的执拗,给儿子撒尿和泥时的痴笑,尤其是最后抱着土雷冲向日军卡车时的狂笑,让这个糙汉子的爱恨都带着酒糟味的真实。当他在烧酒坊里吼出“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所有观众都听见了黄土地深处传来的心跳。

电影最灼人的美学密码藏在红色意象的狂欢里:红盖头浸透汗与泪,红高粱淌着血与精,红肚兜裹着滚烫的肉,红高粱酒浇在伤口上嘶嘶冒烟。张艺谋把色彩暴力提升为叙事语言——九儿成亲时铺天盖地的红色,不是喜庆的装饰,而是女性初潮般疼痛的生命觉醒;日本人到来后漫野的暗红,则是被铁蹄践踏的民族之血在控诉。那些被机枪扫射仍不肯倒下的高粱,像极了跪着生站着死的中国人脊梁。

《红高粱》最震撼的从不是所谓民族史诗的宏大,而是让观众看清自己血管里流淌的野性。当酒坊汉子们捧着海碗唱《敬酒神》,当九儿躺在血泊里看着儿子爬向太阳,当余占鳌带着满身火药味扑向死亡时,银幕内外的人都被扒光了文明的外衣。这部电影像一记砸碎在祠堂供桌上的酒坛子,飞溅的陶片划破了礼教的面皮,让生命最本真的欲望与尊严喷涌如泉。那些被日头晒得发烫的高粱穗子,此刻都成了插在华夏文明坟头的招魂幡——招的不是儒释道的鬼,而是我们丢失已久的,敢爱敢恨敢死的烈性。

三十五年后再看《红高粱》,依然会被那股混着血腥与酒气的野性呛出眼泪。九儿坟前疯长的高粱,罗汉大哥酿的十八里红,余占鳌炸成烟火的躯体,都在提醒着被规训的现代人:我们的祖先曾这样活过——爱要抢,恨要杀,信天游敢对着阎王殿吼,一条命能换三斤高粱酒。张艺谋用这部电影给中国银幕烙了块红疤,它不美,但烫得人浑身战栗。

39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