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加贝的《绑架大明星》像一锅夹生的自热火锅,包装袋上印满诱人红油,揭开却是温吞的淀粉勾芡。陈晓东饰演的过气歌手高奕辉被少女认爹的荒诞开场,本该是剖开娱乐圈畸形生态的手术刀,却在杜海涛挤眉弄眼的“喜剧”表演里,沦为了快手土味短剧的加长版。
影片试图用真假父女线解构明星人设,却暴露出比八卦周刊更潦草的创作逻辑。高奕辉面对私生女传闻时的应激反应,从暴怒砸吉他到深夜买醉的转折,像极了表演课学生硬背的“情绪递进模板”——这个角色本该展现光鲜皮囊下的裂痕,最终却活成了微博热搜话题的提线木偶。唯一值得称道的是杨恭如饰演的经纪人,她接电话时用美甲敲击桌面的节奏,比任何台词都精准传递出娱乐圈操盘手的冷硬内核。
杜海涛饰演的绑匪堪称全片最大败笔。这个口齿不清的伪娘式表演,把犯罪片应有的压迫感稀释成了《快乐大本营》特供小品。当他举着粉色自拍杆要求直播点赞时,油腻wink配合兰花指的“喜剧设计”,让后排观众集体解锁“地铁老人看手机”表情包。相比之下,许雅涵饰演的高小婵倒是意外成为人性锚点——她攥着泛黄照片追问身世时,指甲抠进塑封膜的力度,比所有狗血台词更刺痛人心。
电影最吊诡的对照在于“绑架”的双重失效。物理层面的绑架被简化为过家家式的密室囚禁,精神层面的明星绑架又困在“父女情深”的陈旧套路里。当高奕辉最终牵着高小婵走出绯闻漩涡时,打光师刻意渲染的45度侧颜柔光,反而比狗仔偷拍更彻底地坐实了“虚假人设”指控。这种主题与形式的严重割裂,让试图探讨娱乐圈异化的野心,最终坍缩成明星洗白宣传片的滑稽模样。
作为每天被热搜词条轰炸的Z世代,这部电影让我在刷超话时多了层荒诞滤镜。高小婵举着DNA报告哭诉的戏码,完美复刻了粉圈“求锤得锤”的经典塌房现场;而经纪人买水军控评的桥段,又让新闻系的小王连夜给校媒社论补了篇《警惕舆论操控》。或许《绑架大明星》真正的警示在于:当我们在弹幕里狂欢“吃瓜”时,早已成为这场畸形狂欢的共谋者。
影片结尾的温情强行升华,像极了明星危机公关的标准模板。高奕辉在发布会上哽咽着拥抱高小婵的镜头,与他早年专辑封面如出一辙的45度仰角,彻底消解了之前两小时试图建立的批判性。散场时隔壁宿舍游戏宅突然冒出一句:“这哪是绑架大明星,分明是绑架观众智商”——或许这才是对全片最精准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