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蝶(1921年2月6日—2014年5月1日)
本名周起述,原籍河南省淅川县。1948年随军迁往台湾省。1952年开始写诗,曾加入“蓝星诗社”。1959年至1980年在台北街头摆摊卖书营生。
▪
·几年前,我曾看过关于周老的纪录片,片子时长两个多小时,黑色、灰色糅杂在一起的雾蒙蒙的天空下,他身着一袭长袍,小而明亮的眼睛透出一股子不屈的劲儿。但在这身长袍之下,还是有着掩盖不住的忧郁和寂寞。
·他说“我并不在意等
我已足足等了大半辈子
我熟识等的滋味
……
我喜欢等
我已几几乎乎忘记
我在等了”
·我止不住难过起来,我试图通过诗歌、影像记录和他人评价去更深入地了解这位“苦行僧”,但都未能百分如愿。
我不知道他在街头阅读时在想什么,亦无从得知深夜里他提笔写作时会有怎样的灵光乍现,但我知道,他如枯叶般干瘪的躯体里,住着一只自由、浪漫又勇敢的紫色小蝴蝶🦋。
▪
·初读周老的诗,你会像在读佛经、古诗。他在宗教的纬度里,赋予诗以佛性和禅意。那些火的炙热和雪的寒冷下充斥着他独特的处世性和哲思。
▶有些诗句读起来甚觉弯弯绕绕不知所以,比如“魂兮魂兮秋之魂兮,袅袅,行乎其所不得不行”。
▶有些则是老百姓大白话,比如“好久没碰到老萧了……也不晓得今夜他在那儿买醉”。
▶有时觉着他似个青春期的少年,他说:“我是如此孤露,怯羞而又一无所有”。有时则站在大地上仰望——与佛对视,对星辰宇宙点头致意。
▪
他枯瘦,像墙边的一株无名草“不知已被野火烧过多少千百万亿次”,却仍“根拔而心不死,说绿就绿,无视于春风之归于不归”,说罢,他继续倚在骑楼墙上摆摊读书,此刻,无尽在他刹那生灭的悲喜上。
▪
·诗歌多美啊!用有限的字词腾出宇宙大小的空白——你可以随意在这空白里创造、发芽🌱。
当下的我简直无法想象!上世纪那些诗歌盛行的日子是有多么地阳光灿烂!
·现如今,诗歌和诗人显得那么小众和“不着调”,所以平时上网冲浪偶遇仍在诗歌创作的博主,我都会关注点赞➕收藏三连走一波!
但如果,街上走来一人,对我说:你好,我是个诗人。我只会回他:你在发什么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