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一种交往性存在,交往不仅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和条件,更是人的发展的重要途径。道德修养是个体的道德素质提高和完善的必要环节,而道德修养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往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又是多变时期,无论是人际交往方面还是道德素质方面都存在诸多欠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借鉴多学科知识,从分析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和道德修养现状人手,探讨青少年人际交往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揭示青少年交往进步与道德品质发展以及双向互动关系,试图建构一个青少年交往德育论的理论框架。
杨鲜兰、彭菊花专著的《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总的研究思路是着眼于理论联系实际相统一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交往和青少年道德修养基本概念和现状人手,分析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提出合理的理论和可行的方法,为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思想参考。
具体的研究思路是:首先,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市场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社会发展及人的发展的影响,党和政府在青少年素质拓展方面对理论界、教育界提出的期望和要求,以及通过调研获得**手的青少年交往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材料,说明研究交往育德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以确立本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我们提供研究的动力和方向。其次,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结合起来确立研究的框架、分析研究的难点和几个重点解决的问题,使研究的视野和思路更开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