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具有显著的分层化特征,经典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形成动态、多样的面貌。通过不同群体在不同语境中所生产的不同类型文献的对照,本书力图以《法华》譬喻的接受和诠释作为个案,以点带面地去认识中国社会中千差万别的人群接受佛教经典的真实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包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本书考察《妙法莲华经》中*为引人注目的内容——譬喻,在南北朝至隋唐时代的中国社会的接受和诠释历程。**章首先考察印度思想文化中通行的对于譬喻的界定和认识方式,以及法华譬喻所源自的文化背景及素材,以此作为理解中国诠释的背景和参照。第二、三、四章,围绕“譬喻的认知结构”、“不同譬喻之间的联系与整体性”、“具体譬喻的诠释与呈现”这三个基本问题,考察义学注释中理解法华譬喻的方式。第五、第六章,分别利用造像记、经变画等材料,考察出自经典的譬喻渗透进入民众宗教生活的具体过程,以及其中呈现的对于法华譬喻的独特理解方式。通过不同群体在不同语境中所生产的不同类型文献的对照,本书力图以“法华譬喻”的接受和诠释作为个案,以点带面地去认识中国社会中千差万别的人群接受佛教经典的真实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包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