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日:“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与物,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儒释道的哲理,无非是“养心”二字。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孟子的法门是养心的法门。杨朱遇歧途而哭之,墨子见练丝而泣之,红尘滚滚,风中之幡在摇动,智者何以不惑,仁者何以不忧?谁令我立在磐石之上?唯有这颗心。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其自传中说:他30岁以后,做人处事全靠《孟子》。在他出国前,他父亲专门延请名师为他讲授《孟子》。为什么?因为孟子教给我们一套完整的非常有用的价值观。《孟子》一书中,天地万物,仁义道德,性命祸福,家国天下,无所不包,无所不通,辩才无碍,淋漓尽致,尤其是其\"养心\"说,更是孟子的大智慧,可惜现代人茫然不知。
本书作者以在深圳电台做的讲座为蓝本,本着\"肉体无痛苦,心灵无纷扰\"的使命,从思想的高度和心灵的厚度出发,以*贴近人心的方式,娓娓道来孟子的\"养心\"秘笈,帮助迷茫中的现代人培养出一颗寂然不动,却又遍布宇宙,涵纳万千的\"心\"。
由于书稿是从电台对话形式的讲座修改而来,所以有很多口语化的东西,也有不少重复出现的内容,责编在加工过程中很费功夫,就整体结构、语言风格、版式设计、封面设想等多方面多次与作者沟通。现已达到发稿水平。
请二、三审把关。
作者本着\"肉体无痛苦,心灵无纷扰\"的使命,以*贴近人心的方式,娓娓道来孟子的\"养心\"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