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包括了三个“陷阱”:“发展的制度陷阱”要靠深化改革来避免;“社会危机陷阱”要靠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和社会管理创新来避免;“技术陷阱”要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创新来解决。在经济发展的任何收入阶段,都会有门槛,都会有“收入陷阱”。能不能闯过去,要看有没有适当的制度调整,有没有社会的安定,有没有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密切结合。中国完全可以绕开或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应当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为以后绕开或越过“高收入陷阱”早做准备。
——厉以宁
本丛书的研究主要围绕中国现实的经济问题展开,突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道。**期《中国道路与新城镇化》 已经于2012年出版,取得较好反响。本书为第二期。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从一个人均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发展到一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必须设法加以规避。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探讨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
理论篇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养老保障制度、公共治理模式、农村金融、高薪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小微企业信贷等问题;实践篇分别以内蒙古赤峰市、湖北随州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广州、重庆、云南、河南省、贵州毕节地区为例,探讨了我国各地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