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经夏、商、周三代积累所建立起来的政治运行体系已不能维系当时的社会,既有的秩序开始崩解,而新的社会运转系统和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是一个需要英雄而且英雄辈出的时代,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一大批思想巨匠走上了历史舞台,而在众多的圣贤、英雄、豪杰、思想巨匠中,孔子、墨子无疑是春秋战国时代*显赫、*耀眼的两位,而孔子则是这场文化大幕的开启者。
颜炳罡、彭战果编著的《孔墨哲学之比较研究》介绍了孔子其人其说;墨子其人其说;道德的理想主义与爱的理想主义;德性天与人格天;知命与非命;文质合一与重质主义;儒墨政治思想异同;征伐与非攻等内容。
在先秦时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世之显学”。墨家虽然源于儒家,但却是从儒家阵营出走**个反对派。西汉以下,儒家依然称显天下,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而墨家式微。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孔子,而冷落了墨子?儒显墨微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文库(第1辑):孔墨哲学之比较研究》试图通过儒墨两家尤其是孔子与墨子思想的比较,从其理论形态、结构本身去揭开这一历史之迷。《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文库(第1辑):孔墨哲学之比较研究》共十一章:**章,导言;第二章:孔子思想略说;第三章:墨子思想略说;第四章:即内在即超越与即外在即超越——天命与天志之比较;第五章:道德理想主义与爱的理想——仁爱与兼爱之比较;第六章:文质合一与质而后文——孔墨礼乐观之比较;第七章:差等称宜与漫差等——孔墨社会治理方式之比较;第八章:征伐与非攻——孔墨战争观之比较;第九章:远鬼神与明鬼——孔墨鬼神观之比较;第十章:儒显墨微与中国文化之缺失;第十一章:儒墨对立走向儒墨之互补——中国现代文化之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