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开精装,凤凰出版社出版
★《大清会典》是清朝官修典章制度的汇编,详细地纂辑了清王朝中央文武衙门的编制、职掌、官员品级、统属关系以及各项办事制度,是当时国家机构及其职官处理公务的法律依据,也是中国历史上*完备的法典
★《康熙会典》是清入关后正式颁行的**部会典。由大学士伊桑阿、王熙任总裁,共162卷
★《康熙会典》以职官为纲,分别记其职司、设置、品级、规章、掌故等,是了解清代行政组织、政治法规、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
《大清会典》是清朝官修典章制度的汇编,详细地纂辑了清王朝中央文武衙门的编制、职掌、官员品级、统属关系以及各项办事制度,是当时国家机构及其职官处理公务的法律依据,也是中国历史上*完备的具有“大经大法”性质的法典。
《大清会典》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朝凡五修,故又总称其为“五朝会典”。
《会典》名之为“典”,源于先秦时期的《周礼》。《周礼》又名《周官》,专载西周设官分职制度,采用“六卿分职,各率其属”(康熙《会典》书首御制序)编纂体例。沿及唐、宋、元,仿为《唐六典》,辑为诸《会要》,修成《经世大典》。明初参照《唐六典》,颁《诸司职掌》,其后因之,编纂《明会典》。以“会典”命名始于明代。清朝承之,继有《大清会典》之编,而“会典事例、则例”另成专书,则是清代的独创。
康熙《会典》是清朝编纂的首部会典。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五月,康熙皇帝鉴于“条例、事宜多散见于卷牍,在百司既艰于考衷,而兆姓亦无由通晓”(康熙《会典》书首《皇帝敕谕内阁》),敕命纂修《会典》。二十九年(一六九〇)成书,共一百六十二卷,载祟德元年(一六三六)至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中央五十个文武衙门现行的典章制度,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孝庄文皇后丧礼以特例附载“礼部”。此书仿明万历重修《会典》体例,以官统事,以事隶官,典例合一;“因事分类,因类分年,每一事例,略叙数语,以见大竟”(雍正《会典》书首《凡例》)。
《康熙会典》是清代五部会典之一,是清代行政法典,一朝制度性法规的主要依据。创修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告成于二十九年,由大学士伊桑阿、王熙任总裁。起崇德元年,迄康熙二十五年。全书共162卷。该书由中国社科院杨一凡和宋北平先生进行整理。对研究清代制度史和中国法制史具有重要价值。
《康熙会典》是清代五部会典之一,是清代行政法典,一朝制度性法规的主要依据。创修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告成于二十九年,由大学士伊桑阿、王熙任总裁。起崇德元年,迄康熙二十五年。全书共162卷。该书由中国社科院杨一凡和宋北平先生进行整理。对研究清代制度史和中国法制史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