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开精装,凤凰出版社出版
★ “六臣注”是将李善注《文选》和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臣注合为一书
★ 朝鲜古活字本六家《文选》其底本为秀州州学本,而秀州州学本当为现存*早的以五臣、李善合并的《文选》版本
★ 朝鲜古活字本《文选》通常称为奎章阁本,其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和校勘价值
《文选》为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诗文总集,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近千年间、百余位作者的七百余篇文学作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文精华,也是学者研究中古文学、文化生态的一个重要标本。自问世以来,《文选》便得到了士人的重视,隋唐直到清代,学者对其加以音义注释,遂逐渐形成专门之学,对中国中古之后文学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选》问世后,受到知识分子的广泛重视,形成了以研究和注释《文选》为主的专门学问文选学。李善的《文选注》可以说是文选学初盛时*重要的成果。
李注*大的特点是征引繁富,解释精审。正因为如此,使其篇幅大增,才由原来的三十卷,析为六十卷。注中引书达一千六百八十九种,另有二十九种旧注,所引书目遍及四部,甚至佛道。正由于李善谙熟古代典故史事,见书极多,所以注中往往能阐幽发微,准确精当地注出词语典故的来源及意义。
《李注》之后,唐代还有吕延济、吕向、刘良、张铣、李周翰注《文选》,称为“五臣注”。五臣注详于词句的训诂,略于典故的解释,也受到了后代学者的重视。
南宋时,有人把李善注和五臣注合为一书,称为“六臣注”,颇为盛行。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朝鲜活字本六臣注文选》(全3册)
《文选》对东亚汉文化圈的影响甚大,朝鲜、日本均有刊本,此次即以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朝鲜刊六臣注《文选》为底本进行影印。
朝鲜古活字本六家《文选》其底本为秀州(今浙江嘉兴》州学本,而秀州州学本《文选》刊刻于北宋元佑九年(一〇九四),早于广都裴氏本十来年的时间,当为现存*早的以五臣、李善合并的《文选》版本。朝鲜古活字本《文选》,多藏于韩国奎章阁,通常称为奎章阁本,其书过去在中国本土并未见著录。
奎章阁本《文选》,堪称《文选》学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文献。之所以重要,大概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版本价值。
奎章阁本基本上完整保存了秀州州学刻六家本、北宋国子监刻李善本和平昌孟氏刻五臣本这三种已经失传或残缺的本子。
二是校勘价值。
通过奎章阁本所保留的北宋国子监刻李善本,可以校勘今传世的李善单注本。今通行的李善本都是在南宋尤袤刻李善本基础上的递修和整理,比如元张伯颜本、明毛晋汲古阁本、清胡克家刻本等。然而,关于尤袤本究竟是六臣本基础上析出的李善单注本,还是根据其他的李善单注本来刊刻的,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在这种情况下,较为接近李善注原本的面貌究竟如何?依靠《文选集注》李善本残卷和北宋国子监刻本残卷显然都无法全面地观照,而奎章阁本所保留的国子监刻李善本就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为重要的参照文献。
《文选》为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诗文总集,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近千年间、百余位作者的七百余篇文学作品。《文选》对东亚汉文化圈的影响甚大,朝鲜、日本均有刊本,此次即以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朝鲜刊六臣注《文选》为底本进行影印,以期推动《选》学研究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