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之一。直至一九六二年逝世,化始终未减灭红学研究的热情。然而胡适对《红楼梦》的论述除专题论菩外,散见者尚多,颇不便学人检阅,上海古籍出版社因此而编辑出版此书。《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近三十万字,除悉数收入作者的心红楼梦》研究论著(为《红楼梦考证》)及单篇论文外,还辑录了作者有关的书信、日记、序跋、笔记、演讲等,全面地反映了这位红学开创者一生致力于红学研究的情况及其学术观点和方法。全书扮照论述的年月编排,在*后附录胡适晚年有关《红楼梦》的六则谈话。全编从*旱于一九二一年四月与顾颇刚通信讨论《红楼梦》开始,至*后于一九六二年二月逝世前两日答金作明书,在四十余年的时间跨度里,从各个角度完整地展示了这位现代中国历史名人的红学历程。
胡适(一八九一——一九六二年)字适之,初名洪驿,安徽绩溪人,幼时在家乡私塾接受传统的启蒙教育;一九〇四年十四岁时到上海,就读于梅溪学堂,次年转澄衷学堂,一九〇六年考进中国公学;一九一〇年赴美国留学,初人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后入文学院;一九一五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一九一七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于一九一六年在美期间即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后写成《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一九一七年返国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并参加《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〇年就吴淞中国公学校长职;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七年曾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二年出为驻美大使;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八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九五七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胡适一生的学术研究,涉及哲学、历史、文学,领域颇广;《红楼梦》研究为其治学的一个方面。一九二一年起,他陆续发表关于《红楼梦》考证的论着,成为“新红学”的开创人之一;以后四十年中,他始终未放弃这方面的研究,直至其逝世前两日仍在致友人书中谈及《红楼梦》问题。本集除将其有关《红楼梦》的专题论着悉数收入外,并从其笔记、书信、日记、演讲、谈话中广为辑录,,庶一编在手可遍览作者在这一领域内的毕生论述,以省红学研究者查觅搜集之劳。
本集收录的篇什,按写作年月先后排列;个别写作时期不详者,列在有关文章之后。为保存原作面貌,对以《红楼梦》为专题的论着,除改正文中明显的错字外,未在内容及文字方面作任何更动;其自非专论《红楼梦》的着述中辑录者,则只删节其与《红楼梦》研究无关的部分,并在篇名后加“节录”字样。至于文后的写作年份,作者或用公元,或用民国纪元,颇不统一;为免误会,一律改为公元。
本集旨在求全,题名为《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或见闻未周,仍有遗漏,希望读者惠为提供篇目,将在重版时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