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赋选》选目在《文选》所选赋的基础上又有所增益去取,择定二十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为精简起见,每一类型的赋,尽可能不重复入选。例如《恨赋》与《别赋》,《雪赋》与《月赋》都只收一篇。惟《西征赋》及《哀江南赋》,因有其独特的规模格局,虽较冗长,也予入选。至于同一作家,只选其作品略具有代表性的,以期尽量照顾全面。
(二)从文体来看,即使命名不同,属于赋体性质的仍应归入赋类,《七发》是其一例。至《酒箴》虽不宜径名为赋,而形式上亦与赋无异,故也收入。
(三)古人注书,有释事释意两种,李善注《文选》,是偏重释事的。在今天看来,由于赋中所用的词汇往往与现代汉语距离过远,不能不要求详尽的解释,但若专注重词藻的溯源,而忽略词意的阐发,对读者的帮助仍然不大,因此,本书的注释既重视典故也重视语词。除一般的字句加注外,兼顾到作者的作意。
(四)赋中的名物训诂有不少还没有确切解决,经过清代以至近人的考证,对旧注也有不少的纠正,或补充。本书则多采用传统上较为肯定的旧说。
赋是从《诗经》的“六义”之一发展而来的,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就其渊源来说,它是诗歌的衍变。历经屈赋的抒情,荀赋的说理,到汉魏时期,这种文体已经发展成熟。更由于上层统治者的提倡和鼓励,文人们更加重视赋的创作,有些人甚至把作赋和献赋当作求官的手段,社会上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赋作。南北朝后赋已经逐渐式微,直到大力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相比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赋受到的关注也要少得多。这本《汉魏六朝赋选》,编选精当,注释深入浅出,是了解赋这种文学样式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