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安、郑金华编著的《百团大出击(1940百团大战影像全纪录)》介绍了,“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努力促成下,正式建立了全国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存在着两个既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独立的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比较坚决的抵抗,并组织了像淞沪、忻口会战以及南京保卫战等,但是由于国民党坚持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后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1940年,我国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时期,日军为快速南下侵略全中国,一直在坚持打通华北到广州的路线,不断增兵攻打我国这条主要铁路交通线上的城市,国内抗日形势日趋严峻。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正面战场作战不利的情况下,迅速插入敌后,展开广泛的人民战争,发动起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创建了令世人瞩目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随着人民武装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就担负起抗战的主要责任。百团大战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了。
王定安、郑金华编著的《百团大出击(1940百团大战影像全纪录)》多方面、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40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发动抗击日军的“百团大战”的全过程。珍贵的中日双方当时战地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鸦片战争后,中国为东、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买单;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成为日本的摇钱树。
日本侵略中国,走的是公路、铁路,中国抗击日本,靠的是土路、山路。一个坐马车的民族,要打败一个坐火车、汽车的民族,靠的不只是实力。
用9天时间写出了5万字的《论持久战》,成为国共双方都恪守的抗日行为准则。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友军的作战。百团大战后,一向低调的,竟毫不避讳媒体采访;蒋介石说“应予以嘉奖”,但又禁止报道百团大战。使英美渡过浩劫的,不是他们自身,而是中国的百团大战。此战提升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