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书”“鲁迅文学奖”得主 李娟 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长篇非虚构散文获奖之*荣获“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天山文艺奖”等奖项真实纪录这世界正在失去的一种古老而虔诚、纯真的人间秩序
“羊道”系列上市十年,不断重版,畅销海内外 是李娟作品之中获奖次数zui多的一部散文系列 花城出版社“李娟”作品系列之一种,还有《遥远的向日葵地》《我的阿勒泰》《记一忘三二》
遥远北疆大地上哈萨克族牧人们不断转场迁徙,逐水草而居,是为了“保护”,让大地得到休息和恢复。
牧人们“正在消失的生活”,是当下茧足在狭小生活空间的人们所向往的诗和远方。
李娟笔下不受束缚的幽默感,对此种生活方式的诚实描述,一下能戳中当下读者生活的痛点和笑点。
此版本是李娟原汁原味、精心修订的版本,采用触感极佳的纯质纸印刷,是值得收藏的版本。
李娟的叙述来自她的记忆深处,以及那片广袤沉静而丰腴的土地。她记住的,恰恰是易被人们所遗忘的一切——那些正被现代文明分分秒秒侵蚀的、某种古老而民间的传统。正是这种富有价值的、兼具深情与克制的日常记录和生活描写,使她的文学疆域远远超越具体的地理界线与时间限定,在广大的时空获得延伸性的力量。
——人民文学奖授奖词
李娟的《羊道》以口常闲话的方式讲述着哈萨克家庭逐水草而游牧的故事,质朴中有着流丽,平实中有着清新。在李娟的讲述中,庸常性和传奇性浑然一体,给人以异样的审美享受。自然的严酷与优美,生命的坚韧与脆弱,生存的艰辛与欢愉,在李娟的讲述中难解难分。李娟以一种个性鲜活的方式,看取边塞人民的生活状态,观察边塞人民的生命态度,探索边塞人民的价值观念,也惊异、也慨叹、也感动、也凝思。李娟的文章,剔透天然之下,又能促使我们再一次思考文化的多样性与互补性,这无疑也是极有意义的。
——朱自清散文奖授奖词
“土地会像长出麦子和苞谷一样长出自己的言说者。李娟,就是这样一个言说者。”——刘亮程?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记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难以忘怀。 ?——王安忆
秋天的早晨,在小树林里看到一只松鼠。蓬松的尾巴和饰毛,灵活地在树上飞来跳去找吃的东西。它太灵了,让人望着出神,就像是在看表演。它的蓬松的尾巴原来不是为了好看,而是降落伞!高树尖稍上它轻松来去,地上的野猫拿它毫无办法,它是一个精灵,动作太快了!我看着它就想,大概李娟就是这样一个野生的松鼠。
—— 周涛
春天到来,积雪融化,牧人们逐水草而居。扎克拜妈妈带领一大家子,儿子斯马胡力、女儿卡西及李娟,从乌伦古河畔迁往额尔齐斯河北岸的塔门尔图春牧场。他们一路逶迤而行,风餐露宿,饮冰山雪水食简单干粮。照顾浩浩荡荡的大小羊群,为驮载的每峰骆驼蜕毛“脱衣”减负,躲过飞沙走石的大风涉过荒原寒冷的大水……去迎接丰饶的季节。李娟以平和悠长的笔调,记录哈萨克牧民在戈壁草原春牧场的生活,原生态为我们呈现羊的命运以及围绕着羊的牧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