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战后皇/家海军中服役33年,对英国皇/家海军有足够的认知,并且得到了前太平洋舰队成员的大力帮助。基于此,作者对太平洋舰队的成立、发展、直至解散及其与美/国的摩擦与协作、与日本的交战有翔实可靠的记录,并对战后皇/家海军与战前、战中皇/家海军之间的承继关系尤其是太平洋舰队对战后皇/家海军的影响做了分析比较。另外,本书还着重讲述了战后战俘遣返、人员运送以及战后时局等问题。作者身为舰队空军博物馆馆长,能够查阅到更多更有价值甚至向未披露过的相关资料,譬如大量的作战简报、战场记录、相关人员回忆录、调查报告等。本书大部分插图由作者收藏,是珍贵的资料。
大卫•霍布斯完成了一部有关二战末期英国皇/家海军航空母舰部队在对日作战中所做贡献的作品,*补了学术空白。本作内容翔实,甚至涵盖了盟军在欧洲战场行将获得胜利之际,英国政府决定派出部队前往太平洋战场参战的决策过程。
作者在本书开头用颇多笔墨描述了太平洋战争之初皇/家海军在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战场的溃败,随后表述了1944年皇/家海军对荷属东印度(今属印尼)地区目标(多为油田)的小规模攻击。在这一连串攻击中,皇/家海军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并在实战中检测了其人员素质、装备性能和技战术水平。
与大多数作者不同,大卫•霍布斯在本书中详尽地描述了舰队的后勤构成,即舰队后勤船队,以及根据美/国海军在此前三年实战中逐渐完善的补给体系。这一体系支持了对前线战斗舰只的加油、补给、整修乃至维修。由于时间紧迫,皇/家海军在建立该系统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尽管这一后勤系统只能勉强满足实战任务所需,但其成功的建立和运转仍足以展现皇/家海军相关部门强大的行政能力。
作者随后描述了在“冰山”作战——即对冲绳的攻击——以及对日本本土的攻击中,英国太平洋舰队与美/国海军并肩作战的历程。英军各级指挥官不仅乐于以美/国海军为师,而且在作战中也甘于接受美军指挥。当然,鉴于英国舰队实力较弱,无法独立作战,这种态度也是一种必然。
作者按时间顺序,描述了舰队从事的历次空袭和其他作战,并附有大量细节,例如每次攻击出动架次、因引擎故障提前返航架数、攻击中投掷的炸弹总重、击落敌机架数等。对皇/家海军能进入东京湾,与美/国海军舰只一道接受日本投降一事,作者的自豪之情跃然纸上。在本书*后部分,作者还描述了英军在香港接受日军投降的过程,以及遣返盟军战俘和其他平民的经过。
书中照片也颇为丰富,其内容涵盖航空母舰、军机、后勤补给作业、战损现场等方面,且大部分照片清晰度颇高。仅就照片本身就值得本书的一半价钱!
1944年8月,英国太平洋舰队尚不存在,而6个月后,它已强大到能对日本发动空袭。二战结束前,它已成为皇/家海军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力量,并作为*业化的队伍与美/国海军一同作战。一个在反法西斯战争后接近枯竭的国/家,竟能够实现这般的壮举,其创造力、外交手腕和坚持精神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描述了英国太平洋舰队的诞生、扩张以及对战后世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