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 :大众传统上美国将战争视为外交的替代选择,将军事战略视为关于如何取胜的科学。然而,在核武器时代,军事力量更多地被用作威胁而非实际应用。托马斯·谢林提出,讨价还价的力量及利用这种力量维护和和平或者威胁发动战争,属于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暴力外交。在本书他集中论述了军事能力——实际的或想象的——如何被用作讨价还价的力量,不论是巧妙地还是笨拙地。他认为美国在 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中所采取的措施不仅仅是为交战所作的准备,还是向地方发出的信号,因为敌对双方各自军事情报部门的报告成为了双方之间*为重要的外交沟通方式。谢林还指出,甚至对越南的轰炸,都既属于强制外交也属于军事战术,目的既在于影响决策,也在于摧毁桥梁。他的这一卓越分析对关于现代战争和外交方面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出版的关于军事力量与外交影响力之间关系的一本学术著作。作者从经济学学者的视角,运用博弈理论,探究了国家如何运用讨价还价的力量并利用这种力量维护和平或者威胁发动战争的,作者称之为“暴力外交”。这是一种国家间外交沟通的方式,既属于强制外交,也是一种军事技术。同时这种“暴力外交”也在向对手发出信号,目的在于影响决策。本书全面审视了军事力量在核武器时代作为一种威慑力量而不是实际应用力量这一议题,重点关注了军事能力是如何被作为讨价还价的权力来使用的。本书是谢林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军事力量在国家外交中作用的重要著作,对于理解现代战争以及外交方面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