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汇报绝不是将结案报告简单进行重复宣读,这里面有很多学问和门道,需要用心去体会。细节决定成败。案件汇报也是一样,要简明扼要、要客观全面、要分析深入、要观点明确,缺了哪一个都是不行的。而汇报与辩论相比,后者更公开而易于观摩学习,而前者旁人则难以通过亲历观摩的形式去体会学习。作为多年的公诉人,我也一直在等待着有一本“圣经”能分享案件汇报的方法与技巧,能告诉我们“what、why、how”,即汇报是什么、为什么要汇报、如何汇报。跟庞老师相识六年有余,也曾多次亲历她精彩的辩论交锋和案件汇报。看到她和她的伙伴们把多年积累的案件汇报经验提炼为专著,提供给更多的司法路上的同行者去借鉴、参考,我由衷地高兴,有了“圣经”,“成功可以复制”岂不指日可待?
——鲍键(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第三届全国十佳公诉人、全国首届优秀公诉人论辩大赛“*佳风采奖”、实训教师)
★非常巧合,我与庞静正是相识于2003年一场全市诉讼监督精品案件汇报,从此结下了十余年的友谊。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检察机关力、理重大疑难案件,应当由检察长或检委会作出决定,这必然要求承办的检察官在法庭上说服法官前,首先要以案件汇报的形式,提请检察长或检委会研究决定。很多时候,这种内部的说服,更见功力、更易被挑剔。很多检察官,包括我本人,都感到缺少可借鉴的汇报方法和技巧去提高自身汇报的水平。这本书的出版,真不亚于久旱逢甘霖,我相信这本书中的诸多技巧将惠及每一位需要汇报案件的司法从业者。不容错过!。
——叶衍艳(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实训教师)
★汇报案件是对整个前期办案的情况展示,是决策者全面了解案件情况、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办案人综合素质的考察。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法学教育和实务培训教材都鲜有人关注这个重要的领域,司法机关的“新人”只能依赖自己的摸索和无数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来领会如何汇报案件。与庞静在第四届全国公诉人技能竞赛相识之前,已经通过她负责编辑的《首都检察案例参阅》神交已久,从中获益匪浅。今天,庞静又把自己对案件汇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与她的同事们合著了本书,填补了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感谢他们,为司法机关“新人”学习汇报案件、“老人”规范汇报案件提供了*好的教材,功德无量!
——王勇(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处长、全国模范检察官、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实训教师)
《案件汇报方法与技巧》弥补了当前对案件汇报工作关注与研究不足的遗憾。可以为司法实务界的工作者们提高汇报水平与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点子”。作为这一领域的初探者,《案件汇报方法与技巧》难免有不足之处,但是仍然瑕不遮玉。《案件汇报方法与技巧》立足于司法实践中各诉讼环节的案件汇报需求,以真实的案例来阐述不同类型案件汇报的原则与要求,着重分析了这些案例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其方法与技巧,尤其是如何制作汇报材料、典型案件汇报策略与重点的细节提示,都是可以“复制”的成功经验。此外,书中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案件材料,可以作为案件汇报实训的模拟案例。《案件汇报方法与技巧》的作者庞静同志作为第六届北京市“十佳公诉人”,曾亲身经历了公诉竞赛中案件汇报环节的考察,也曾多次就案件汇报、法律文书制作等为公诉实训授课;李斌同志先后在基层院公诉、分院检委会办公室、案件管理办公室工作多年,不仅是刑法学博士和刑事诉讼法学博士后,还曾获得过北京市“十佳调研能手”;田申同志在基层院、分院公诉部门工作多年,尤其是在分院公诉二审部门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案件汇报经验。《案件汇报方法与技巧》是他们三人多年实践及思考心得的总结,我作为他们多年的领导,由衷地为《案件汇报方法与技巧》的出版感到高兴。当前,国家的法治进程日益加快,落实证据裁判原则、庭审实质化、法律文书公开等等,这些都对公诉人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案件汇报的质量要求也更加迫切。我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对案件汇报工作质量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