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天涯》为北美留学生活题材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气息,也为历史留下了真相。浪漫的异域传奇不再是作品的精神重心。而对文化品位的追求则在情节进展和形象完成的过程中强烈地凸现。
——《人民日报》
小说对爱情的心理表现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表明了什么才是爱情小说。男女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表现得丝丝入扣,作者在一个长篇中实现了张爱玲式的心理细腻性。
——《书屋》
这是一次自我生命眺望的情感经历,表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在价值悬崖上的挣扎,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失败记录。这就是为什么小说自始至终都充溢着一种悲凉的情绪基调。
——《文艺报》
小说触及了生命无可逃遁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对知识分子来说尤为痛切。只有人才能意识到时空,而对时空无限性的意识,是人的幸运,又是人的悲哀。
——《中华读书报》
《白雪红尘》(《曾是天涯》海外版书名)在全球网络上流传,不少评论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反映当代中国人海外生活Z具精神深度的作品。
——[美]《星岛日报》
《曾在天涯》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小说。它逼真地描写了一代留学生的内心痛苦和窘境。同时也描写了一群身在异乡的中国人奋斗的故事。本书主人公高力伟,历史专业研究生,因为女朋友的缘故去了加拿大,本想就此落地生根,但发现自己所神往的加拿大以一种一成不变的冷漠应对着这个虔诚的外来者,无论如何努力,他都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只能站在这个天堂的门外,困惑、无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对自己男子汉人格的坚守,让他与林思文的关系一天天坏下去,到很后只能分手。分手后的高力伟依然是悲怆的,他刻苦做工,勤俭节约,为的只是尽快积攒够五万块钱,以离开这个在他看来几乎一辈子都不可能融入的“人间天堂”。本书的故事描写承继了作者一贯的细腻文笔。不论是写主人公处理工作困扰,还是应对感情纠葛,都表现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细致的艺术风格。男女主人公在整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都用细腻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