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至7月,为配合中铁二局“通锦坊”项目的施工建设,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项目工地开展了正式的考古工作,发掘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揭露出丰富的汉代至明代文化遗存,其中由沟渠和池塘为主体的唐五代园林建筑群是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此次考古工作,对于研究唐五代时期的园林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也为今后寻找和定位古代万佛寺的范围,研究寺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的《成都通锦路唐净众寺园林遗址(精)》是一部对唐代成都净众寺园林遗址出土资料进行公布和研究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
本书是一部对唐代成都净众寺园林遗址出土资料进行公布和研究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该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通锦路13号, 地处唐末以来修筑的成都罗城西北城墙 (即今北校场西路一线) 外的附郭区域, 与城墙之间的*短直线距离仅600余米, 东距府河约400米, 西距桃花江约440米, 南距饮马河约550米, 往南距罗城的正门 —— 大西门 (即明清以来的老西门) 约1千米。书中详细介绍了寺院园林遗址的组成部分, 如灰坑、水井、房址、沟渠、池塘等, 对出土器物开展了系统的类型学分析, 并对遗址的年代、功能、性质以及寺院的地理方位、空间布局、园林区的营建背景等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和讨论。同时本书附录还收入了同地点汉代遗址和隋唐至宋明时期墓葬的发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