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晓梅著的《沁河流域古代壁画撷英》介绍:沁河是沁水县的母亲河,下川古人类的遗址、虞舜大帝躬耕历山、山水画宗师荆浩隐居太行洪谷的历史事件或故事传说,形成了沁水文化神奇的生态链。是这些宋元壁画艺术的基因影响?还是五代山水画宗师荆浩的文脉所传?或是舜帝遗风的文化积淀?沁水三千平方米的古代壁画遗存,就深藏在土沃乡交口村舜帝庙、端氏镇坪上村玉皇庙、嘉峰镇武安村慧济寺等四十多处乡间寺庙里。
纵观史籍,在唐宋时期,许多著名的人物画家都参与过寺庙中壁画的创作。《历代名画记》记载了唐代画圣吴道子在长安诸多寺观中所画壁画的经历;《东京梦华录》《圣朝名画评》(宋朝名画评)则生动地描述了宋代画家武宗元在开封、洛阳等寺院中作画的情景。但在文人画兴起之后,绘画的形式与内容出现了变异。在文人墨客的推动下,轻人物题材、重山水表现,轻职业工匠、重文人墨戏,一时间成为绘画的主流。与此同时,人物画逐渐走向民间。而山西宋元以来的壁画正是来自民间的珍贵遗存,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同时也助推了传统壁画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