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古早味》内容简介:
“古早味”,*早是闽南人用来形容古旧味道的一个词。“古”,年代久远;“早”,早年、童年;无论哪一种都是和传统密切关联着。古早味,是一种怀旧的味道,也是记忆中的味道,是根据历史的制作方法而得到的味道。
寻问古早味,不是为了回到过去,只是为了想清楚,除了成住坏空的感慨,我们还可以把什么带到将来,还有什么情感与精神值得我们细心呵护至将来,那不得不来的将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借此发现,与金钱无关的 \"\" 奢侈品 \"\",与收入无关的精致人生,以及那些与岁月无关的日久弥新。
在这一期的《古早味》里,我们邀请了来自北京、台湾、香港的作家各自谈谈记忆中的味道;也邀来了 60、70、80、90 跨世代的朋友分享他们眼中的美好;而 \"\" 古早味 \"\" 更远超出味蕾上的感受,我们在纸上相聚,谈爱情、谈书写、谈家风、谈诗歌、谈戏曲、谈手作、谈时光,与古人交……
我们,在生命的半路相遇,同行,共勉,彼此滋养。
1、《我们古早味》不是关于传统美食的报道,也无意跻身于“怀旧”的时尚风尚标,只是坦诚地请你与我一起去思考和回顾是那些昔日的情怀与审美、风尚与器物是否有其必要的精神和价值所在。
2、《我们古早味》立题 \"\" 古早味 \"\",其实只是希望众人借题发挥,各自谈谈 \"\" 美好 \"\",不是为了倒流时光效仿古人,只是为了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我们还有许多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美好,我们是可以把那些微妙的情感和可贵的精神带到往后的岁月。既不忘本,亦不古朽。
3、《我们古早味》:《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顾问董克平分享对于美食的独特情感;来自香港的华语作家回顾港式老派头;作家崔曼莉对于提笔练字与生活之道的参悟;常年旅居意大利的年轻摄影师沉白白眼中米兰的异国情调;不丹籍人文摄影师对玄奘千里之行的探讨;更有来自60、70、80、90跨世代的朋友分享他们眼中的爱情、家风、诗歌、戏曲、时光、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