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影响很大的“潘晓讨论”事件入手,探讨80年代文学特别是小说创作在涉及青年问题时如何塑造青年,及其变迁的过程。“潘晓讨论”虽是社会事件,但并非没有文学文化上的意义,而如果从80年代文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紧密的关系来看,80年代的小说创作其实是在某一层面上回应并回答了“潘晓讨论”提出的问题:即在经历“文革”造成的理想信念幻灭后如何重塑青年主体形象的问题。对这一问题,不同的人群(如五七作家群)有着不尽一致的看法,而那些普遍有着“红卫兵”经历的知青作家一代,也在努力通过他(她)们的笔墨,来为自己的青年作史,以思考自己一代人的出路;这些不尽一致的书写汇成了80年代小说斑驳而又丰富的面貌,本书的研究目标就在于试图呈现出这种复杂的面貌来,为今天重新审视80年代文学提供某种可能的路径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