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律是词体构成的*核心因素,直接关系到词体的破与立。明清时期,词乐散佚。词人若想倚声填词,就必须充分考察唐宋词的用律情况,并总结、重建一套合理的创作规则。清代词学家在承继明人词律成就的同时,更加深入挖掘词律理论,构建创作规范,词律批评理论因此而日渐兴盛,争论日渐激烈,一度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在激烈的争论过程中,词律批评理论日渐深刻,硕果累累,*终集大成。
由刘少坤著的《清代词律批评理论史》分为绪论、清代词律批评理论概论、清代前期的词律批评理论、清代中期的词律批评理论、清代后期的词律批评理论、民国时期的词律批评理论以及余论,系统梳理了清代词律批判理论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词律作为创作的规范,既有规范词体形式的作用,又有规范词的内容、风格的作用。明清时期,词学家们日以孜孜地研究词律,并由此分化出词谱、词调、词乐、词韵等几大领域。这几大领域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共同构筑了清代词律批评理论的体系,词律学日渐成为一门专业的学问。《清代词律批评理论史》将词调、词谱、词乐、词韵、平仄、四声、节奏、句法、衬字等直接关系到词律基本特征的文献以及词律与词学、创作等相互关联的内容结合来研究,以期分析出清人词律争论的原因、过程与结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