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普是小儿科,只有科学边缘人才会从事?错!科学家也可以是科普的主力。探索科学与公众交流的另一种模式。
2.重现英国早期科普的黄金时代,看科学家群体如何躬身下场,与公众双向奔赴,凝聚社会的科学共识。
3.刘华杰、罗兴波、戴伟联袂推荐!
人们往往以为,自1900年初科研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科学家就集体退出了公众舆论场,将科普领域留给科普作家施展。本书则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指出在英国,曾有一个科学家并不高冷、亲身下场宣传的早期科普黄金时代。
作者广泛调查了190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图书、杂志和报纸,发现科学家在专业和大众类读物上均极为活跃。这源于当时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科普市场,其受众是一个未能接受高等教育、但求知欲旺盛的阶层。科学家们从事科普工作有利可图,且在科学界也不会受到同行的排斥。但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科学家与公众的“双向奔赴”日渐消失,专业科学作家成为科学传播的主体。
英国科普的发展历史,揭示了科学传播的另一种模式,它有助于促成科学与公众的更紧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