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年少时光
都有一个自己的“没头脑”和“不高兴”
我们慢慢长大了
他俩却永远留在了那段生命里
如果问起上世纪让人印象深刻的国产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绝对算是一个。
1956年2月,《没头脑和不高兴》在《少年文艺》杂志上发表,作家任溶溶说他用了半个小时就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了。1962年,故事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成了动画片,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永恒的主题影响几代人,成为中国原创动画的经典。
此次,春风文艺出版社联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低龄儿童打造经典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大字彩绘版本,延续个性鲜明的经典人物形象。
据报道,教育部门推荐《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原因是这本书摆脱了高高在上的说教,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构造了一个贴切现实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结尾中,神秘人*后也成了“没头脑”,这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没头脑”和“不高兴”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就是“没头脑”和“不高兴”,比如遇到事情有时会稀里糊涂、丢三落四,有时也会任性、闹脾气。
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超越时代意义,常看常新。
但凡经典作品,几乎都有一种魔力;留给读者难忘的阅读体验,书中人物与旧时记忆勾连交织,融入血液融入生命。《没头脑和不高兴》就是这样的经典,温暖无数孩子的童年,塑造着几代人的心灵世界。唯经典让你不虚度光阴,唯阅读让你沉淀下美好,好好读这本书吧,让它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亲子教育专家、作家、中国教育报资深编辑张贵勇
读《没头脑和不高兴》有感
赵羽然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可真有趣。故事中有两个小男孩,一个叫“没头脑”,另一个叫“不高兴”,他们的名字真有意思。“没头脑”做事总是丢三落四,“不高兴”总是不愿意听别人的建议,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情。
有一天,他们突然变成了大人。“没头脑”当了一名工程师,他设计了个千层大楼,结果建好了只有九百九十九层,还忘了装电梯;“不高兴”成了一名演员,他演《武松打虎》里的老虎,结果又犯老毛病,武松打了他好几回他就是站着不死,害得观众看了好多天。
小朋友们, 我们可不要像“没头脑”那样丢三落四,我们做事情要认真仔细,也不能像“不高兴”那样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我们要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要乐观对待任何事情,*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小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有多么重要
——读《没头脑和不高兴》有感
郝蓝溪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没头脑和不高兴》。
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没头脑”做事情总是丢三落四,“不高兴”动不动就发脾气、很任性。“不高兴”碰见了一位神仙,就请求神仙把他和“没头脑”变成大人,看看两个人长大后是什么样。长大后的“没头脑”当了工程师,建了一座千层少年宫,可是却忘了安装电梯。长大后的“不高兴”当了演员,表演《武松打虎》,他演老虎却不高兴被老虎打死,闹了不少笑话。*后,他们俩懂得,坏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很多麻烦。他们又变回了原样,决心从小改掉坏习惯。
读完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马虎,一定要认真要仔细,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一对活宝,没头脑做事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总是捡了这个忘了那个;不高兴脾气很大,看什么都不满意,做什么都不乐意,开口总是三个字——不高兴。
没头脑设计的少年宫本来应该有一千层,他不但少设计一层,还把喷水池设计在了大厅中央成了喷雨池,*要命的是他竟然忘了设计电梯。
不高兴很不高兴扮演《武松打虎》里的老虎,更不高兴观众喊“老虎死了,老虎死了” 。于是,他比真老虎还要凶猛,不但打不死,反倒打起武松来。
一个个教训,让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后他们重新回到了童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