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以十四部国际中文教材如《国语指南》(1915/1919)、《五十节十分钟中文课》(1931)、《华语讲话》(1948)等为研究对象,从注音和标点、词汇语法项目设置、课文编选、练习设计、教学方法五个方面入手探讨教材编写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动因与内在学理逻辑,以期揭示和研究国际中文教材在1912年至1949年间的现代进程。书稿的论题选择和学术探讨均从历时的角度展开和深入,给人以较强的历史纵深感和厚重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