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著名的反战小说,也是一部个人成长小说。
小说描写了8个普通士兵在西线战壕的生活与感受,他们在残酷的战争中场,感到了漫无边际的孤独、彷徨与无所适从,他们将如何继续前行,如何重构被战争毁掉的理想、信念甚至人性,是每一代人都需要追问与反思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和社会意义。这是一部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也是战争版《麦田里的守望者》。
☆曾被改编成电影,堪称电影 “ 的反战电影”之一。
该书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次年即被好莱坞翻拍为电影上映(1930年),并一举拿下 制片和 导演两座奥斯卡大奖,之后又多次被改编翻拍为电影、电视、舞台剧、广播剧,影响深远,是奥斯卡获奖电影《敦刻尔克》和《1917》的灵感来源。
☆一战亲历者讲述 真实的战争。
小说作者是一战亲历者,有“德国海明威”之称,他所描写的战争场面、年轻人的生存和心理状态 加真实、残酷, 加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容易让人感同身受,引发共鸣,以及对战争与和平、个人成长的思考等。
☆曾是一部现象级畅销书,作者因此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本书1929年出版,首印5万,不到4个月即售出50万册,至今已被译成50多种文字, 销量3000万+,畅销92年,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 成就”,雷马克也因此获得1931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被 外诸多知名作家推崇备至的不朽之作。
雷马克是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被斯蒂芬·茨威格、君特·格拉斯、林语堂、巴金、木心、王朔等 外知名作家推崇备至,在德文原书出版九个月后,即由林疑翻译、林语堂作序,施蛰存、戴望舒等创办的水沫书店出版,五个月内售出一万多册,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一度掀起了一股“雷马克热”。
☆知名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齐夷先生倾心翻译,再现经典。
本书特别邀请知名学者、作家、译者,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齐夷先生倾心、倾力翻译,为广大的年轻读者们全新呈现文学 的不朽经典。
☆被《奇葩说》人气选手詹青云引述的反战力作。
这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主要描写了一战期间8个普通士兵在西线战壕的生活和感受,共分12章。故事通过主人公保罗·博伊默尔的人称叙述展开。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九岁的保罗·博伊默尔受到“爱国主义”的激励,跟同学们一起志愿参军,但战争与军队生活的残酷接近超出想象。在新兵训练营里,他们被迫抛弃从前对知识和自由的信仰,接受彻底的改造。短暂的训练后,新兵们被派往前线作战,所见所闻尽是残酷:战壕内都是老鼠、虱子;烈性传染病威胁着每个士兵的生命;战友们一个个阵亡,或受伤被送到野战医院;野战医院设备简陋,药品缺乏,伤患的死亡率极高。
保罗休假回家,发现德国国内仍沉浸在对于战争的英雄主义幻想中,普通人无法想象士兵们在前线所受的灾难,他和从前的生活已接近脱节,他的感受无人能懂。保罗重回前线,此时战争愈发惨烈,未来一片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