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总主编及编委会拟定的大纲要求,主要围绕五个部分开展了编写工作。需特别指出:已故川籍杰出的现代中药学创始人凌一揆先生在全国享有盛誉,青年时期行走乡间,悉心诊病,仁心仁术,成为杏林后起之秀。调入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后,从事教学、科研、临床及管理等工作。但因历史原因,有关先生的临床用药经验的资料乏于总结,诸多信息无法获取,临床治疗医案难以展示。故本书以凌一揆先生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主线,以主编的中药学教材及代表论文为核心,结合常用代表方、医话、产品开发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总结其学术思想,反映他对现代中药学及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以期为后生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提供参考。
凌一揆是靠前外享有极高威望的中医药学家,率先在全国奠定了《中药学》教材编写模式,构建了“系统中药学”及中药学一级学科基本框架,勾勒了医药结合、继承创新、传统认识与现代科技、分化与综合的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模式,倡导正确评价中药“十八反” “十九畏”的安全合理用药思想,主张中药“性-效-用”关联认知及方药配合“性效取舍”等学术观,重视中药材的“采、种、制、用”四要素;崇尚创新,开拓进取,治学严谨,学术开明,勇于争鸣,具有中药现代化的靠前化视野。在教材、学科、学位点及实践平台的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中药现代化研究及学术传承和交流等多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和靠前交流,影响深远。本书从其生平、临床经验、学术思想、学术传承、论著提要五方面予以介绍,重点反映其学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