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心》发表于2017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名取自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 情节上虽与这部莎剧经典存在重叠,却跳脱了原有的喜剧大团圆式结局,对权力和道德的关系做了更符合现实的审视,展现出古尔纳作为一个当代作家,对政治生活、个人际遇、婚姻生活独立的判断和立场。小说背景从20世纪60年代的非洲延展至90年代的伦敦,用细腻的笔触、层叠呼应的叙事手法和跨越时空的视角,谱写了一曲普通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命运悲歌,却不沉溺于一味的感伤与怀旧,超越了殖民写作的范畴,展现出更广阔的普世性。
“一位讲故事的大师。”——《金融时报》
“诗意的行文,纯粹、明晰。古尔纳写作中的优雅与克制,让小说显得格外动人。他清楚地知道一颗心会如何安静而缓慢地一再破碎。”——《卫报》
“令人惊叹的一流作品。”——《观察家报》
“古尔纳行文中恰到好处的高雅让他的主人公显得格外真实……他对外国学生在英国留学生活的描述尤为精确,也十分吸引人……即便是对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作家也都给予了丰富的侧写,勾勒出一幅带有丰厚历史底蕴的群象图,而这也是阅读这部作品很大的乐趣之一。”——《纽约时报书评》
【读者评论】:
结构有趣。细腻,内敛,温暖。
看到*后几页还是缓缓为Baba流下了眼泪。
古尔纳的作品读来是如此的沉重,内在的情感对读者进行召唤,*后排山倒海地向读者涌来。而喷薄的情感往往是由于长期的积压,历史、政治和文化长期对其禁锢。古尔纳笔下的主人公,特别是移民题材中的主人公往往有一个共性,即在遭受了重大人际关系变化后重返家园,试图在对家园的找寻中获得确定性,凭借这一确定性去重构自我的文化身份和情感结构。
主人公塞利姆和双亲及叔叔阿米尔一同生活在一座充满秘密的房子里。某一天,塞利姆的父亲从家里搬了出去,而母亲对此闭口不言,之后又和一个陌生的男人组建了新的家庭。塞利姆无法理解父亲的选择,也为他的沉默感到羞愧。中学毕业后,塞利姆被成为高级外交官的叔叔带往伦敦,但这座城市的喧嚷和阴冷让他无所适从,只能在无尽的孤独中勉力求生。母亲去世后,塞利姆回到家乡,试图挖掘让他的家庭分崩离析的秘密。*终他不得不面对*亲近之人的创痛,而真相几近把他摧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