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在历史记载的空白处用文字起舞”的历史小说,作者通过“北方海瑞”一代诤臣杨爵的眼睛,展现出一个鲜活的大明王朝,从苦难与生机并存的乡野,到黑暗与理想共生的庙堂,这个“大明”很好看。 传统中国的乡土社会曾经是非常稳定的,特别是五代两宋之后,中国从政治制度到基层形态皆趋于固化。因此,借由在传统农业社会中的亲身经历去描述宋代之后的古人的故事,这是一条合理的创作路径。
《大明诤臣》就是这样一部历史小说,作者将自身在农村生活的经验投射到大明乡间,结合对历史事件、社会制度的考据,在历史的空白处用文字起舞,通过一代诤臣杨爵的眼睛,展现出那个年代底层百姓在生存线上的挣扎,展现出由“师承”“乡谊”“年谊”交织出的明代士人关系网。
作品以“北方海瑞”杨爵的价值判断为标杆,传递从古至今历久弥新的价值观念: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尽责、当权者克己奉公、普通人不畏逆境读书上进知行合一追求自我完善……这一套中国价值和中国理想,穿越时空,值得后来人不断修习自勉。
本书讲述了明朝中期著名言官杨爵的一生事迹, 展现了一代诤臣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敢于为民请命的儒士风骨。作者通过杨爵的成长经历, 从大明的乡野写到大明的朝堂: 明朝中期的社会基层生活, 同时期众多历史人物, 关学、程朱理学、心学等社会思潮, 随着主人公杨爵的所经历的故事层层向读者展开, 构建了一个鲜活的明朝中期历史画卷, 也衬托出一个优秀士人的丰满形象。整部作品都体现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熟稔, 对历史人物爱憎鲜明的褒贬, 是一部既有历史温度, 也有一定历史厚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