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洱是中国先锋文学之后的代表性作家。于2019年凭借《应物兄》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本书精选的篇目在表现主旨及人物形象上都与《应物兄》中的知识分子群像相映成趣,能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李洱的小说诗学形成更加深刻的整体认识。
1、李洱是中国先锋文学之后的代表性作家。于2019年凭借《应物兄》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2、本书精选的篇目在表现主旨及人物形象上都与《应物兄》中的知识分子群像相映成趣,能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李洱的小说诗学形成更加深刻的整体认识。
本书收录了《导师死了》《遗忘》《夜游图书馆》《缝隙》《光与影》《悬浮》《葬礼》七篇聚焦知识分子的小说,表现他们精神与现实的各种处境。篇与篇之间不同的人物形象彼此映照呼应,形成多重调性,体现了李洱独特的小说艺术。
写他们有如写自己。他们那些荒谬的境遇,那些难以化解的痛苦,那些小小的欢乐,那些在失败中不愿放弃的微薄的希望,我自己都感同身受。如果我对他们有嘲讽,有批判,那就是在嘲讽、批判自己。他们的爱之深、责之切,他们的历史感,他们与现实的摩擦系数,都与我们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有关。
——李洱
李洱一方面书写中国和中国人的、中国文化的、中国心灵的故事,同时他的写作也具有靠前性。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文学评论家 施战军
永远有一种生活,是我们向往的,是属于过去但已经失败了的,但未来一定还会继续且会不断失败的生活,它不是不可实现的美好乌托邦,而是亘古以来我们的心灵所包含的悲剧因子。这就是历史。历史之循环,历史之意义和无意义。这也是费边、应物兄、乔先生和无数典籍存在的悖论性和矛盾所在。
——作家 梁鸿
文字中的李洱做到了某种淋漓尽致的适度,他是过分的,又是节制和恰如其分的。如同并不烫人的沸水,始终处于“无端的沸腾”之中,但这是无名之火,虚无之沸……我只是朦胧地感到,他构建了一种具有喜感的,充满自我颠覆性的,看上去刻意啰嗦的,然而却有深入历史以及文化的内部构造之力量的叙述方式。而且,只要李洱式的语态一出现,任何事情都会立刻起变化,演变为喜剧的奇妙之境,或者无妄之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清华
李洱的写作不是讨好读者,而是从学识与日常生活间寻觅审美表述的可能,与传统的书写在不同的路径上。以思想家语录和人物的内心活动交融,铺陈命运之迹,是李洱的重要贡献。其反雅言的雅言,有着非时代性的时代性。在我国长篇小说写作里,这是不曾存在的景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孙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