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九十三年》是记事文,我说《九十三年》为无韵诗。何以故?以处处都用比兴故。只看卷一第五、六章叙炮祸,卷四首章、第二章述三童嬉戏,意何所指,不要被作者瞒过。《百科全书》评《九十三年》,谓为诗体之散文,是搔着痒处语。
——曾朴《评语》
★张元济当年认为翻译外文,只有闽县林琴南的古文和常熟曾孟朴的白话,才能合乎理想要求。商务稿费,把林、曾并列为高标准,每千字银洋十六元,约合白米三石许,高人一等。
——吴琴一《如是我闻“鲁男子”》
“近代名译丛刊”之一。原作以文学家视角描述法国大革命,是雨果晚年炉火纯青之作。“丛刊”所收,据1931年真善美书店本为底本,由王仲远校注。译者曾朴,是晚清的小说大家,代表作《孽海花》,也是人人皆知。曾朴长于辞章,诗文并擅,曾随陈季同习法语,研欧西文学。《九十三年》之译,矜练有味,引人入胜,将大革命中的人心、风俗,一一刻画如生。当年张元济认为:翻译外文小说,唯林纾、曾朴的文字,*合理想,所以商务印书馆也就把林、曾二人的稿酬,列为优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