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开平装,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新篆字是对现行通用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进行篆体化的书写,使其具有小篆形体和笔意特点
★收字8105个,另外收录了2574个繁体字和1023个异体字,包括古代已有的小篆与难以从古代篆体资料查考的小篆
★采用《说文解字》中的偏旁部首与书写方式,补充了新篆字
★一部传承和弘扬小篆之长,结合当代汉字发展现状的参考资料
小篆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文字,公元100年至121年后汉许慎编撰的我国古代*部字典《说文解字》就是以小篆为标准,近两千年来在汉语言文字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小篆作为一种书体,由于难写难认早已不作为通用文字。因此,小篆自身构成美、线条美、对称美、刚柔美等特点也随之被湮没,应该说是我国文字文化的一种损失。为了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的优良传统,丰富汉字宝库,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编写《新篆字》一书。
《新篆字》共分两部分。**部分包括古代已有的小篆。第二部分包括难以从古代篆体资料查考的小篆,按照《说文解字》中的偏旁部首,书写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原汁原味”的补充,并采用民间早已流传的习惯写法,共补充4471个字。
第二部分主要是改革性小篆,即新篆字,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对别体字和难识字按照当前通用规范汉字进行依原字型改革的书写。二是对史料难以春找的小篆相关字进行了增补。三是对简化字进行篆体化的书写。新篆字是对现行通用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进行篆体化的书写,使其具有小篆形体和笔意特点,更易识、易写、易记、易推广的一种书体。但是,这种书体还是属于小篆范畴,不是一种新书体。
《新篆字》的编写,本着推本溯源、血脉相承的原则。汉字的改革发展必须传承其根源血脉。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虽然形成了多种书体,其基因始终是汉字的基因,对于新篆字也是如此。保持小篆的基因即根据构成那个字的偏旁部首,找与之对应的篆体。另外本书是满足信息时代文字使用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书写文字产物,主要应用于宣传、图标、字头、广告、报刊,信息传播等范围,具有广泛的使用和实用价值。
本书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范本,收录了近一万两千个汉字的小篆写法,其中大部分是古代的小篆,小部分是难以从古代篆体资料中查考的小篆,对于后者,作者按照《说文解字》中的偏旁部首、书写特点、和规律,对这类汉字的篆书进行了还原式补充,借以激活小篆这种具特殊文化意义书体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