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界中的中国画-清华美术(卷2)

作品编号:HWK28862
作者:杜大恺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04-01
定价:46.0
ISBN:7302125554
开本:其它
页数:186
火悟空打分
0.0
共有0人进行评价
内容简介

多元视界中的中国画-清华美术(卷2) 本书特色



多元化作为这个时代的既定遭遇,不能回避,无法回避。血亲、宗族、国家、地域、宗教、信仰、历史、文化、风俗、性别、年龄、职业、学识、阅历、性情、兴趣、财富等历史上都是酿成和形成多元的基础,亦是认识、判断以及抉择的前提,今日亦然。不同的是,原本源于自然的属性亦已社会化了,多元的本质是一种社会选择。
  多元来自差别,差别是人类社会的宿命,无差别是不可想像的。毋庸讳言,上述形成多元的基础根源在于差别,因为差别而成为历史上引发误解、冲突、仇恨甚至战争的原因。各种价值规则的确立与对峙,都是以承受和持守差别为目的的。正义与罪恶同样源自差别。社会发展不断造成差别的多重性,亦同时造成价值系统的复杂化。我们不能改变人类社会差别存在的事实,我们同时厌恶误解,厌恶冲突,厌恶仇恨,厌恶战争。面对这种两难处境,我们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重新诠释差别,终结对于差别的历史性误读。在这样的情境中,多元化不仅是一种遭遇,亦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传统价值规则、挑战人性弱点、关乎人类福祉、富有当代性的精神归宿。
  面对多元化,人们要摈弃许多与愚昧、偏见、霸权、暴力等相关联的历史记忆,同时还需要建构理性、宽容、理解和亲善。摈弃与建构同步。面对差别的**选择是容纳,即承认和接受差别的现实性;接下来则是对差别的理解,没有理解则不会导向对差别的认同;再下来则是在差别与差别之间寻找融通。差别之间的相互融通不仅可能,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人类社会作为共同体,在寻求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以吸纳异质文明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我发展的凭借,没有这种吸纳亦即没有今天的人类社会。然而,仅有这些仍然不够,还需要甚至**需要对差别的欣赏。没有对差别的欣赏,容纳、理解、融通都可能是勉强的、短暂的、非自觉的、可逆的。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与人为善的道德信念,不以这一信念为前提,所谓容纳、理解、融通、欣赏不过是空中楼阁。
  现实世界差别的存在相对多元化依然是一种制约。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尚没有一种可以凭借的力量有效权衡差别之间的利益权重,国际社会现时的权力构架依然对强权势力缺乏有效约束,多元化仍是一种愿景,十分脆弱,充满变数,时常因利益驱使而被任意诠释。这是现时期人类社会的局限,也是人们一方面积极回应后现代思潮的滥觞,另一方面又对后现代萌生质疑的缘故,成为对后现代的诘难。但是,多元化作为人类社会应对矛盾与冲突的当代选择是充满希望的,不...[更多内容]


多元视界中的中国画-清华美术(卷2) 内容简介


多元化作为这个时代的既定遭遇,不能回避,无法回避。血亲、宗族、国家、地域、宗教、信仰、历史、文化、风俗、性别、年龄、职业、学识、阅历、性情、兴趣、财富等历史上都是酿成和形成多元的基础,亦是认识、判断以及抉择的前提,今日亦然。不同的是,原本源于自然的属性亦已社会化了,多元的本质是一种社会选择。
  多元来自差别,差别是人类社会的宿命,无差别是不可想像的。毋庸讳言,上述形成多元的基础根源在于差别,因为差别而成为历史上引发误解、冲突、仇恨甚至战争的原因。各种价值规则的确立与对峙,都是以承受和持守差别为目的的。正义与罪恶同样源自差别。社会发展不断造成差别的多重性,亦同时造成价值系统的复杂化。我们不能改变人类社会差别存在的事实,我们同时厌恶误解,厌恶冲突,厌恶仇恨,厌恶战争。面对这种两难处境,我们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重新诠释差别,终结对于差别的历史性误读。在这样的情境中,多元化不仅是一种遭遇,亦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传统价值规则、挑战人性弱点、关乎人类福祉、富有当代性的精神归宿。
  面对多元化,人们要摈弃许多与愚昧、偏见、霸权、暴力等相关联的历史记忆,同时还需要建构理性、宽容、理解和亲善。摈弃与建构同步。面对差别的**选择是容纳,即承认和接受差别的现实性;接下来则是对差别的理解,没有理解则不会导向对差别的认同;再下来则是在差别与差别之间寻找融通。差别之间的相互融通不仅可能,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人类社会作为共同体,在寻求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以吸纳异质文明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我发展的凭借,没有这种吸纳亦即没有今天的人类社会。然而,仅有这些仍然不够,还需要甚至**需要对差别的欣赏。没有对差别的欣赏,容纳、理解、融通都可能是勉强的、短暂的、非自觉的、可逆的。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与人为善的道德信念,不以这一信念为前提,所谓容纳、理解、融通、欣赏不过是空中楼阁。
  现实世界差别的存在相对多元化依然是一种制约。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尚没有一种可以凭借的力量有效权衡差别之间的利益权重,国际社会现时的权力构架依然对强权势力缺乏有效约束,多元化仍是一种愿景,十分脆弱,充满变数,时常因利益驱使而被任意诠释。这是现时期人类社会的局限,也是人们一方面积极回应后现代思潮的滥觞,另一方面又对后现代萌生质疑的缘故,成为对后现代的诘难。但是,多元化作为人类社会应对矛盾与冲突的当代选择是充满希望的,不能把多元化视为现代乌托邦,除却多元化难道还有较多元化更加充满希望的途径吗?
  一直以来,自然界都在对人类提出善意的警示,生物的多样性已成为现阶段人类社会对生态评价的*高准则。在这方面人们不再怀疑,这一共识来之不易,是千百年来人类对自己的行为无所节制从而引发生态危机之后才*终得到的觉悟。生物多样性是考量生态品质的*为敏感的指标。多元化源于对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生存尊严的尊重,它比生物多样性有更多社会伦理的属性,在因果方面也存在完全不同的路径。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是以环境的整体质量为条件的,没有与之相宜的整体的环境品质,物种的灭绝就无法遏制,如同我们正在经验的物种不断灭绝的现实。多元化社会则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没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社会。多元化是对每个人作为社会成员如何面对人类共同利益权衡和规范个人行为的考验。从这一层面看,多元化是有史以来人类所经历的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
  文化的多元化是社会多元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多元化的推动力,同时可能成为社会多元化的先行者。文化中从来蕴藉着人类社会*为丰富的善良憧憬,它们的生动而富魅力的呈现方式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利器,它们是社会多元化进程中的天使。特别需要肯定的是,文化差别经常是人们对文化的基本期待。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的差异性与文化创造性可谓异质同种。对当下而言,我们仍然要对艺术中的一些丑野狂怪的极端行为保持判断力,亦如对后现代思潮下的价值平面化倾向应有公允的判断一样。人类社会面对多元化的时候,不能完全无视价值底线,价值底线一旦崩溃,多元化亦会因为价值的泛化而失去基本秩序。
  近百年来,关于国画的各种议论都是一元论主导下衍生的结果,期间时或呈现的民族虚无主义与民族优越感很显然都已不合时宜。“中国画穷途末路论”与“21世纪是中国水墨画的世纪说”都与现实相离很远。随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中华民族应当有勇气检讨以往的一切价值观。有人说中国的崛起是人类历史上*为深刻的变化,很显然中国画的未来应与这一变化同步。在这种时候,我们重温毛泽东所说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仍然有现实意义。可以肯定,面对未来即使集合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全部智慧仍然不够,我们还需要创新。中国的未来寄希望于创新,中国画的未来同样寄托于创新—语性、语体、语势、语境的创新。

相关图片
暂无相关图片
用户评价

暂无用户评价
类似作品
傲慢与偏见【热门读物】
10.0
读书、小说
作者:[英] 奥斯丁
简介:《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经典小说。作品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
霍乱时期的爱情【热门读物】
9.0
读书、小说
作者:[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简介:《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
倾城之恋【张爱玲作品】
9.0
读书、小说
作者:张爱玲
简介: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张爱玲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而不是作为一个怪人、异人而存...
相关盒子
还没有加入任何书单!添加到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