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书圭臬、范式千载、退笔成山、登堂躬意表、碑帖名品、坐拥百家、融古开今、挥翰合天机。
《鄭文公碑》,全稱《魏故中書令秘書監使持節督兖州諸軍事安東將軍兖州刺史南陽文公鄭君之碑》、《熒陽鄭文公之碑》,或稱《鄭羲碑》、《鄭文公下碑》等。刻於北魏永平四年(五一一)。楷書,五十一行,行一一十九字,碑高一百九十五釐米,寛三百三十七釐米。碑石在雲峰山〈今山東省萊州市東南約七公里處)山腰,至今仍在,并有碑亭護之。此碑有上、下兩碑,内容大致相同,上碑在平度天柱山,位於萊州雲峰山者爲下碑。上碑字較下碑略小,損泐較下碑嚴重,故書法學習多取下碑爲範本。此碑傳爲鄭道昭所書,鄭道昭(生於四五五年,卒於五一六年),字僖伯,自號中嶽先生,北魏滎陽開封人,魏孝文帝時始爲官,歷任秘書郎、秘書丞兼中書侍郎、通直散騎常侍、國子監祭酒、秘書監、滎陽邑中正,永平年間任光州刺史兼平東將軍。其書法寬博舒展,雄强圓勁。本次選用之本爲朵雲軒所藏清中後期精拓本,“頌”字未損。整幅亦爲朵雲軒所藏,清中期所拓,“頌”字未損,劉燕庭舊藏。均爲首次原色全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