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美国长篇小说。
故事发生于19世纪中叶,主人公是美国社会下层阶级,一个擦鞋匠的男孩迪克,以及一个卖火柴的男孩马克。迪克聪明机警,活泼善良,与人为乐,有上进心,不怕吃苦,艰苦的生存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马克也是如此,他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没有卑下,也没有退缩,总是积极地迎接生活,为成为“一个体面的人”而努力奋斗。
迪克与马克的故事,就是这么一个催人向上又打动人心的故事。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早期工业文明时代,有点像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城市里生活着许多像三毛那样的贫困流浪儿,他们如同被遗弃的狗狗,踟蹰于街头,夜宿于过道,每天为生存而奔波,看过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自然会读懂艾尔杰笔下的流浪儿。
《迪克与马克的故事》初版于1868年,是他的成名作,也是*有影响的作品,*初在1867年的《学生与校友》月刊上连载十二期,后由波士顿出版商洛林(A.K.Loring)拿去出版,销售意外火爆,第二个月就开始重印,成为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畅销书。
为了写这本小说,他到华尔街与流浪儿一同厮混,学着他们打牌赌钱,捡烟屁股抽,在收容所睡觉,体会流浪儿的艰辛与喜悦。
——本书策划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