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的立场:<书屋>文选1996—2001》紧紧抓住中国知识界所关注的全球化、市场化、大众文化、后殖民问题、腐败问题、民族主义、农民问题、女权主义等问题,凝聚和吸引了全国各地具有独立思想和精神追求的作者、读者,对于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情,对国人真正关心的许多重要问题,几乎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作出了回应。胜过真理的是我们的常识。人类向上一步步攀登的过程,其实就是向常识靠近的过程。从常识出发,走出书斋,融入书斋外那个急剧变化之中的社会。学者们讨论的问题各不相同,但问题背后都有对当下现实的关怀,都有与这块土地血肉相连的感觉,凸显的人文思想,即关心人,关注生命。热切希望思想时代文丛(《直面转型时代》《回到启蒙》《常识的立场》)能被众多中国知识分子称为读书人的心灵家园,思索者的精神领地。因为,即使在被绝对真理覆盖的地方,还有我们的常识在。
思想文丛系列:
直面转型的时代:《东方》文选1993-1996
(关注社会、文化的转型,关注正在发生剧变的现实)钱理群/资中筠/龙应台/江平/雷颐/秦晖/朱学勤/杨继绳等近百位学人集体发声
回到启蒙:《方法》文选1997-1999(继先驱者之后更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启蒙,造就21世纪思想新人)钱理群/资中筠/龙应台/江平/雷颐/秦晖/朱学勤/杨继绳等近百位学人集体发声
书屋>
《书屋》创刊于1995年,1999年到2001年6月在周实主编时代达到鼎盛期,那时的《书屋》浑身散发着思想的魅力,几乎每一期都有读者翘首期待的好文章,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回响。与《东方》强化的知识分子公共意识、《方法》特别强调的启蒙意识不同,《书屋》似乎没有特别标举什么,有之也不过是对常识的肯定,2000年第2期的《书屋絮语》说:“记得《书屋》创刊不久,曾经发过一篇文章,文章具体如何写的,三言两语难以尽意,但那题目却如烙印深深烙在我的心上——‘胜过真理的是我们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