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主要分四个板块。对于研究生层面的阅读者来说,要求全面掌握,而对本科生,则可以有一些侧重。部分从章到第三章,介绍了传播的观念、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大众传播理论的范式与研究方法。这一部分主要是为后面的具体理论介绍打下基础,其中很重要的是第三章,本科的同学可以略读或跳过章和第二章。
第二部分从第四章到第八章,除了第四章中的宣传研究外,主要是客观经验主义的研究范式。这部分介绍了宣传研究、说服研究(第四章);大众传播功能研究、知沟理论、传播流研究(第五章);基模理论、沉默螺旋理论、多数无知、第三人效果(第六章);议程设置、培养分析(第七章);使用与满足理论、媒介依赖理论(第八章)。本科的同学可以略读第四章的新宣传部分,以及第八章关于受众主动性和使用动机心理解释的内容。
第三部分从第九章到第十一章,主要是介绍批判理论。其中第九章介绍了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同时讨论了批判理论的基本精神。第十章是文化研究,本书用了较大的篇幅介绍文化研究的历史和核心精神,由于篇幅关系,不得不以点代面地重点讨论表征理论和以费斯克为主的通俗文化理论。第十一章主要讨论的是媒体生产理论。节介绍了经验学派的媒体生产理论,其中有相当一些理论并不接近是批判的,而是实证的;第二节尝试性地介绍了布迪厄的媒介场理论。本科的同学主要阅读的是第九章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第十章的表征研究以及第十一章节媒体生产理论,其余可略读或作为参考内容。
第四部分是第十二章,主要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从研究范式上来看,它属于经验诠释主义范式,更接近于历史文化研究。第十二章中关于麦克卢汉修辞与认识论的部分内容本科生可以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