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禁何时成为惩罚罪犯的主要方式?我们习以为常的监狱制度曾激起怎样的强烈反抗?哪些有关痛苦的新认识能解释这种刑罚方法上的大转型?
在本书中,叶礼庭重回工业革命时期的英格兰,探索通过何种方式,人们开始相信将犯人囚禁在单人牢房中,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根据严格的时刻表管制他们的生活,并用苦役来“升华”他们的心灵是公正、合理且人道之举。他记录了一种新的阶级关系的兴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新刑罚哲学——“针对心灵”的监狱管教逐步取代鞭打、烙印、枷锁和绞刑等“针对身体”的公开刑罚。
本书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生动再现了一个世纪内监狱生活的变迁,深度剖析了约翰•霍华德、杰里米•边沁等人的刑罚思想和监狱改革措施,从而解释了规制监狱内部权力运作的现代化规范是如何产生的。此外,针对监狱权力及其背后的强迫性思想结构,针对权力的道德边界,叶礼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与我们息息相关。
叶礼庭着眼于感化院在英格兰出现的历史时刻,探索通过何种方式、经历何种历程后,人们开始相信将囚犯孤立在单间中,让他们穿上囚服,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根据时钟来管制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圣经和苦役来“升华”他们的心灵是公正、合理而人道之举。在这个过程中,他记录了在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正在进行工业化的英格兰,一种新阶级关系观念的兴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新刑罚哲学,一种不针对身体而针对心灵的刑罚哲学。鞭子、烙印和绞架——原来用来驯服穷人,让他们勉强服从的公共刑罚——慢慢被监狱以及犯罪的穷人应该参与自我改造的理念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