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语言学,是先从语义研究开始的,而且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研究成果。从事汉语语义研究,无疑应首先从努力总结和继承传统语义研究的成果开始。拙著在词义研究方面在以下一些问题上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一、从语义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历代语义研究的成果,并重点评述了《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和《玉篇》等著作的语义学价值以及各个历史时期语义研究的特点。而对保存在古人注疏中的语义研究材料,只是粗线条地进行了介绍。我认为,这部分的语义研究材料非常丰富,尚待挖掘,尚待梳理,尚待整理和研究。
二、词义是一个系统。词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词义之间不仅存在着各种联系,而且还互相制约,一个词的意义产生变化,往往会引起相关词义一系列的相应调整。词义的真正价值存在于词义系统中,研究词义应有系统的观点,应避免孤立地研究词义。
三、词义并非概念。概念不能赤裸裸地存在,必须借助于词或词组等语言形式表示,但不能认为,概念是词义的组成部分,更不能认为概念是词义的核心。在研究汉语词义时,应注重语言本身的语义特点,并*大限度地避免或摆脱“以哲学家的概念和框架为基础,为出发点”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四、词义是发展变化的。对于历史悠久的语言,绝大多数词,一个词往往呈现多义性,而且还呈现层次性。整个词义系统也是在发展变化的,同一语言不同历史时期的词义系统也是不同的。但这方面还只是有一些想法,还没有形成研究成果。
五、词义分析必须与语法分析相结合。词义存在于具体的语句中。词以上的任何语言单位,既是语法单位或语法结构,也是语义单位或语义结构。同一个词的意义,往往因语法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同一语法结构而语义不同,是因语义结构变化,而不是语法问题。
六、词典的义项不等于就是词义。词义是客观存在的,而义项是词典编纂者主观的产物,受词典编纂者水平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的局限。所列义项,有可能接近词义的原貌,有可能似是而非,也有可能完全错误。判断一部词典质量的高低,就是看它所列的义项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或接近词义的原貌。
七、汉字是一种形、音、义相统一的独特的文字。分析汉语中的词义,还必须充分利用词义的文字形式和语音形式,还必须结合词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字形和语音的变化。
八、汉字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古文化信息,是中华文化的宝库。从汉字研究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也是语言文字工作者的一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