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开精装,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
★每则成语设立“故事”、“出处”、“解读”、“启示”四个条目。其中“出处”在文史古籍原文之后还附设了“译文”。
★“启示”条目是本书一大特色,是整个解读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每则“启示”的篇幅短则两三百字,长则1000多字,力图说透从成语中释放出来的丰富的哲理。
★多维度的解读方法,对每则成语都作出深度解读:既解古义,也解今义;既解原义,也解引申义;既解近义,也解反义。
★采用大字号排版,轻松不累眼。
目前在关于成语的出版物中,以故事性、解释性的读物为多,而解读性、启迪性的读物鲜见。本书针对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点,精选了300余则常用成语,逐一进行全新的解读:讲述生动的成语故事,追寻成语的来源出处,译写文史古籍记述成语的原文,诠释词语的含义,分析成语语法结构,揭示成语蕴含的哲理,给予读者一种清新的阅读感受。
本书对每则常用成语均设立“故事”、“出处”、“解读”、“启示”四个条目。“出处”在文史古籍原文之后还附设了“译文”;“解读”分设为“释义”、“语法”、“近义词语”和“反义词语”四款。
这种详细的解读形式不但能为读者指明词源,还能“顺藤摸瓜”,通过译文把典故搞清楚,并了解成语的语法结构,*后再通过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对比,准确地了解词义。
“启示”条目的设立,是本书一大特色,它是整个解读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每则“启示”的篇幅短则两三百字,长则1000多字,力图说透从成语中释放出来的丰富的哲理。
本书对每则成语都作出深度解读,做到“一义六解”。即既解古义,也解今义;既解原义,也解引申义;既解近义,也解反义。
例如“班门弄斧”这则成语,在古代是被视作贬义词的。它的古义是“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为在鲁班和郢都的匠石门前卖弄斧技,真是厚着脸皮、不知羞耻。故古人以“班门弄斧”表达对那些不自量力、在行家面前卖弄技艺的人的鄙视和否定。而今天,作者对其作出了一番别有新意的解读,指出:“敢在鲁班门前弄斧的人,其勇气值得称道。如果到了班门都不敢弄斧,弄斧这一行就没了新鲜的血液,就会埋没人才,使许多‘千里马’永远埋没在槽枥之间。况且,行家也好,大师也罢,也不能靠吃老本,固步自封,目空一切。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技艺,才能保持领先。因此,要敢于主张‘弄斧必须到班门',鼓励人们勇于展示自我,挑战权威,发扬‘丑小鸭’精神,历经磨练,不怕挫折,大胆与行家大师竞技,敢于超越前人。”作者这里是从“反义”来“新解”了这则成语。
本书所解读的成语选自国家正式出版的现有各类汉语成语词典,选取的基本原则是流传很久而现在还常见、常用,全书共选取、解读常用成语306条,按选取成语的首字的汉语拼音字母组合成单元,各单元次序按字母顺序排定,共设23个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