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报告》(上下册)
《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报告》,亦为金陵大学农学院的重要研究成果,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调查,调查主任为孙文郁,土地分类组主任为崔毓俊、路易斯,典当业组主任为胡邦宪,租佃制度组主任为乔启明、应廉耕,茶业组主任为刘润涛。此次调查,运用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如在“值得吾人特别注意”的《豫鄂皖赣四省土地分类之研究》中,就详述调查的目的、方法、范围。总的来说,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对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进行的调查,起点高、价值大,是研究民国农村经济史的重要材料。
《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国内所藏并不全备,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经多方搜求,仅得第二、四、五、十至十三、十五、十七号。需要说明的是,本书还附带收录了《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初步报告》。此书为油印本,现似仅藏于浙江图书馆,是此次调查的“初步记载”,“为应各地之需要”,于1934年先期刊印,“大都根据调查时所得之概念与一般观察,至统计资料,将在正式报告中详细发表之”。本次出版,将之一并收录,以供参考。
民国时期,中国处在从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蜕变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政治风云变幻,思想文化激荡,内忧外患叠起。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新与旧、中与西、自由与专制、激进与保守、发展与停滞、侵略与反侵略,各种社会潮流在此期间汇聚碰撞,形成了变化万千的特殊历史景观。仅从文化角度考察,一方面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整理继承和批判扬弃,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又强烈地冲击和影响着当时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翻译介绍与传播,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而且直接导致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爆发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巨变。
当此之时,社会政治虽然动荡不已、经济脆弱不堪,思想文化却大放异彩。知识界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著述兴盛,流派纷呈。加之出版业和新闻业的飞速发展,使民国的出版发行达到空前的规模。短短的数十年间,积累了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以及档案、日记、手稿、票据、传单、海报、图片及声像数据等等大量文献。这些文献作为此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特殊载体和社会巨变的原始记录,不仅数量巨大,可称海量,蕴涵其间的思想文化价值更不在历来为人们所珍视的善本古籍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