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中国经济外交的转折年。随着人世“过渡期”的结束,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不再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
2006年中国的经济外交和平而有成就,既巩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又为自身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国民经济的良好表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
2003——2006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进口规模的迅速扩大,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2003——2005年,中国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1865亿美元,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fdi*多的国家。2003——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共增加7799亿美元,年均增加约1950亿美元。
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3——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13.8%,仅次于美国的29.8%,排名世界第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到:经济外交作为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所作为。我们相信:随着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角色转变,中国经济外交必将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看点。
本书是中国经济外交的年度研究报告。
2006年,中国的经济外交和平而有所作为,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过渡期”的结束,在入世5年后,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不再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经济外交会更加引起世界的瞩目。
为了使外国政府和跨国企业投资者方便地得到中国经济外交的深度可靠信息,也为了使中国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外交政策、法律和发展趋势,以及国际贸易的*新变化、世界市场、公关谋略和谈判技巧,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推出《中国经济外交20072。本书主要内容包括:2006年度中国经济外交的总结: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现状;“十一五”商务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中国海关、涉外税收、外汇平衡和对外投资、援助与劳务合作的总体概况;本书涵盖了2006年度中国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重要国际组织的双边、多边经济外交等政策、规则和取得的成果:本书的深度分析部分精心挑选了本研究中心和国内外经济外交学者的研究文章,选材涉及能源外交、贸易摩擦应对、双边经贸合作和wto等方面。
本书具有贴近实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涉猎广泛,分析透彻、归纳指导性强的特点,可供各级政府管理者用作经济外交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作为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制定全球发展战略的必读指南:还可作为全国各高校国际经济学、对外贸易、外交学、工商管理、财政税收和统计学等专业的教师、高年级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是广大社会读者了解中国经济外交发展状况的*佳资料和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