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禁政策下,民间社会究竟如何走向海外?这是本书试图探讨的重点问题。作者利用族谱、碑刻等民间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深入考察明代泉州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作者发现,明代泉州湾地区出现了许多强宗大族,如作为农业移民的芝山刘氏家族,作为水上居民的祥芝蔡氏、东埔邱氏等家族,作为阿拉伯后裔的白崎郭氏、陈埭丁氏等家族,作为卫所军户的福全蒋氏、永宁李氏等家族。这些强宗大族的共同特点,就是利用家族势力控制地方资源,突破官方制度的限制,发展私人海上贸易。*为重要的是,在嘉靖倭乱之后,地方豪强建立了乡族武装,形成了区域性军事联盟,为郑氏海上势力的崛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明清时期的国家政权,不仅未能扼杀泉州的海洋传统,同样未能控制泉州的基层社会。自明代以来,泉州的地方事务一般都在乡族内部解决,很少依赖于地方政府。这种乡族自治的传统,深刻地影响了移居海外的泉州人,为海外拓展提供了社会文化资源。历代居留于海外的泉州人,始终与故乡亲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建构跨越国界的生存空间。晚清以来,海外华侨代领泉州的现代化建设,抵御了现代国家政权的侵蚀,维护了面向海洋的历史文化传统。 《流动的社区:宋元以来泉州湾地域社会与海外拓展》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明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历史环境中,泉州人为了维持“以海为田”的生计模式,不断向海外地区拓展,造就了泉州史的“流动的社区”。因此,我们对泉州史的理解和解释,应该注重民间的生存策略与生存空间,而不是局限于官方的制度与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