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梳理了前人几乎所有的在该领域的研究,总结了对该类现象的理论解释,并创造性地提出了3类4种动态模式,以囊括汉语18种羡余否定格式,这是一个严谨的理论体系。王蕾通过结构分析,得到了由“固化载体X、否定标记Neg及附加成分Att”三要素组成的羡余否定形式模型,尤其是强调载体的重要性。根据作者的归纳,汉语羡余否定有三种生成模式:构式的添加及强化模式、否定标记的脱落及省略模式、平行构式和意义的耦合模式。参见本书表46,可以看到,生成模式与载体的类别以及载体与Neg标记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互动性。
王蕾还分析了羡余否定式的否定焦点和否定辖域。她的数据搜集和整理工作也做得相当扎实,绘制了大量的图表,给出了很多统计数据,客观、清晰地展示所列观点的正确性。与前人的研究相比,她的重点在理论阐释,而不是现象描写,因此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观点,对今后的研究者也有重要的启示。
本书以汉语的羡余否定格式为研究对象, 据三维句法观界定其基本范畴, 并凸显载体与否定标记的互动性。紧扣系统性原则, 笔者首先横向探究了各类格式在各个层面的整体性特征, 如格式构成要素、形式、句法界定、语义功能、语域类别、肯否式的选择、格式的层级切分、否定辖域及焦点界定、3类4种动态生成模式等 ; 其次, 笔者尝试从纵向上构拟上述各层面间的对应性, 旨在为该类现象寻求系统性的理论解释和事实论证, 从而建构羡余否定格式从形式到意义再到生成机制的系统模型, 试图为语言的普遍难题 —— 肯否定形义错位的现象提供解释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