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盘古开天地,为皇称帝都是男人们的事。皇帝被称为“天子”,雄踞于上;而匍匐在地的,是他的臣妾。因而,“天尊地卑”的**层含义便是“天子尊而臣妾卑”——我们阐释“臣妾人格”,大概要从这一点出发。
不过,若以为一个“卑”字便可以说尽“臣妾”及其“人格”,那就用不着花整整二十万言来讨论她了。其实,我这里以“她”来指代“臣妾”就经不起推敲:为妾者是“她”;为臣者则是“他”——这还只是“臣妾人格”之阐释中的一个很小的“麻烦”。
臣妾人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六大类型之一,其外观,其内质,其生成与流变,其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等等,等等,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
古人说,“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于是,需要“面面观”。
本书是海内外**部系统深入剖析中国古代“臣妾人格”的专著。“臣妾”的角色定位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以“臣”之心态为妾的后宫嫔妃。二是以“妾”之心态为臣的大小官吏。或臣或妾,都是专制帝王的奴仆,所以臣妾人格的要义是奴性、卑顺和隐忍,它代表了传统文化人格中的负面价值。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九位“为臣者”和十一位“为妾者”,在跌宕起伏的历史叙事和深识鉴奥的心理描述之中,分析臣妾人格的文化内涵、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揭示专制社会臣妾人格的悲剧及其对人性的戕贼和荼毒,并为如何根治当代社会和文化的“臣妾心态”提供历史借鉴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