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情书的人很多,但能写出“*伟大的情书”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这本书是“*伟大的情书”的集大成。我们凡人写不出来,但它们却是我们凡人情书的“范本”。
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爱情教科书”,也可视为情人们的“情书指南”、“爱的使者”、“**参照物”……
英国小说家奥·赫胥黎说情书是些“平凡无奇的东西”,他这个说法恐怕是错了。卢梭曾说:“真的情书,虽然思想共同,但风格各异。”
岂止风格各异。还有性情各异。人性各性……我们从多彩多姿的情书里,可以读到多彩多姿的人生。“*伟大的情人”,也许未必是“*伟大的人物”;但“*伟大的人物”,一定是或曾是“*伟大的情人”……
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是这样的情人,歌德、拜伦、普希金等是这样的情人,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是这样的情人,拿破仑、尼采、托尔斯泰等也是这样的情人……
埃蒂什·沃顿称情书是“自己单调平庸生活中的美好陪伴”。
情书的作者得到了回应,以后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是**种情况;
情书的作者没有得到回应,终因单相思而憔悴,这是第二种情况;
情书的作者做过很多爱情的表白,却只是一个玩弄异性的人,这是第三种情况;
……
“情场”复杂,超出常人的想象;“官场”上可以找得到规则,“商场”上可以找得到规则,惟独“情场”上很难。
“家书”被中国人视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情书”被排除在外。
这本书告诉你,这个看法是错了。
本书适合文学青年或“情圣”,名人崇拜者或欲成名人者,善表达者或不善表达者,少男少女或婆娘汉子,大学校园内外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