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佩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红学大师周汝昌自惭枉作“红学家”;喜欢张爱玲,世间又一个优雅奇女子读红楼读到入魔而“十年磨一剑”;十年挚爱结成著作,奉上*唯美、*特别、*灵性的一段《倾城憾事》
赵墨作品01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心理医生,著《女心理师》等)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著《倾城之恋》、《半生缘》等)
追求和渴望,才有快乐,也有沮丧和失望。经过了沮丧和失望,我们才学会珍惜。你曾经不被人所爱,你才会珍惜将来那个爱你的人。
——张小娴(香港言情作家,著《面包树上的女人》等。
张爱玲曾说过她人生中的三大憾事:“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这半部残书留给后人的遗憾大于惊喜,悲伤大过欢乐。而恰恰也正是这部残书,让二百多年来爱着它、恋着它的人们如醉如狂。张爱玲之恨,又何尝不是因爱而起,更不消说那些甘坐于青灯冷斋中守着这部书研究的专家学者、才子佳人们,又有几人不因此书而心生慨叹,独有情钟!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短短的八个字中,*重要的这个“情”字,自古以来便是那些文人墨客们竞相咏颂的永恒主题。“情”,是那心底渐生青涩的悸动;“情”,是那低眉信手续写的诗篇;“情”,是那颦笑之间的轻叹低语;“情”,是那花谢花飞的人见犹怜……
那么,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了那几个或柔弱或坚强的女人“申张正义”的女性宣言。用女人的心灵去触摸与体会大观园中女儿们的片片思索与点点泪滴;用女人的感觉去玩味与品鉴曹公笔下群芳们的生死离别与儿女情长。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那时的景、那时的情,更是女儿们*真实并细腻的情绪表达。
暂时抛却繁冗复杂的逻辑分析,我们设身处地地想想她们的境地。那个封建没落时节,一个大家族内部上演的石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