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笺注》五十卷,卷端题曰“王荆文公诗”,宋王安石撰,李壁笺注,刘辰翁评点,董岑仕点校,附录历代相关序跋著录及《王安石诗李壁注版本源流考》,末附篇名索引。李壁注王安石诗,历代号为精善,与施元之注苏轼诗,任渊、史容、史季温注黄庭坚诗,并为“宋人注宋诗”三大经典诗注之一。李壁注本在宋代有刻本二种,眉州刻本和抚州刻本。眉州刻本已佚。抚州刻本亦不见流传,然抚州版刻又有剜补递修本,卷末有补注,此本今存残本,藏于台北故宫。后来刘辰翁有评点本,刘氏门人王常乃合刻刘氏评点与李壁注,此即元代王常刻本。元代毋逢辰又据王常本刊刻,版式略有改动。清代张宗松清绮斋以毋逢辰本为底本,尽删刘辰翁之评语,以图恢复王荆文公诗李壁注之全本。四库全书又据清绮斋本钞入。因此,后世李壁注本以清绮斋本影响很广,且多以之为李壁注之全本。今人王水照先生尝访学日本,见蓬左文库有一朝鲜活字印刷本李壁注,其注文远远多于通行之清绮斋本,于是乃公之国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影印。今以朝鲜活字本比对元代王常刻本、毋逢辰刻本,元刻本大量删削李壁注文。张宗松误以为刊落刘辰翁评语,即为李壁注全本。而所谓朝鲜活字本实即宋代抚州刻本剜补递修本与毋逢辰刻本的综合版本,将宋刻本李壁注全文与元代毋逢辰本中的刘辰翁的评语合为一本。幸有此朝鲜本,千百年后,庶几可窥李壁注之全豹。朝鲜本影印之后,先后有不同的点校本出版。但朝鲜活字本本身排版粗率,有大量错讹和空缺,给点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需要整理者搜求众本,广校异同。董岑仕博士长期关注王安石诗李壁注,尝亲至台北,并至日本、韩国访书,抄录残宋本异文,爬梳朝鲜刻本源流,日积月累,比勘众本。此宋诗宋注本,海外孤本流传,不绝如缕。经董岑仕整理,灿然新编,可化身万千,方便学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