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汇集清以前各家养生思想,集养生学之大成。一书在手,尽览几千年养生精华。 本书征引宏博,有经部22种,如《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孟子》等;有史部38种,如《汉书》《后汉书》《蜀志》《吴书》《晋书》《南史》《梁史》《隋书》《唐书》《唐会要》《五代史》《宋史》《辽史》《元史》等;有子部195种,其中医家类83种,如《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寇宗奭《本草衍义》、苏恭《唐本草》、陈藏器《本草拾遗》、甄权《药性本草》、王好古《汤液本草》、孟诜《食疗本草》、朱震亨《本草补遗》、苏颂《本草图经》、李时珍《本草纲目》、汪昂《本草备要》、陶弘景《名医别录》、雷敩《炮炙论》、宋《太平圣惠方》、张仲景《伤寒方》、孙思邈《千金翼》等;有集部52种,如《陶渊明集》《欧阳文忠公集》《司马温公集》《杨升庵外集》,以及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陆游、苏东坡、张耒等人的诗作,真可谓集养生学之大成。 2.书中所有养生方法都经作者亲身验证、切实有效。 曹庭栋幼有羸疾,俗所谓童子痨,即肺结核病,但以羸弱之躯,享寿近九旬。作者写作此书时已经七十五岁,书中所记录的养生方法既有其家族百余年的传承,又经过曹庭栋自己亲身验证。曹氏家族的人生实践,证明了其养生学说的可信性、可行性。 3.所有养生方法都是从日常生活入手,浅近易行,没有标新立异,不涉旁门左道。 曹庭栋在其自序中引宋代诗人张耒的话说:“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起居寝食之间尔。”在起居方面,作者谈到安寝、晨兴、盥洗、散步、燕居、见客、出门、卧房、书室、被褥、鞋帽、手杖、便器等,其核心思想,不过是顺四时、避寒暑、适身体而已。至于饮食,作者首先认为:饮食之道,重在脾胃。如何养脾胃?一在节制饮食, 二在知冷暖肥浓,三在食粥养胃,四在以药粥调理。全书不标新立异,不涉旁门左道,而以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的态度谈老年养生方法。 4.全书有注释、翻译和题解,让古人的思想跨越语言和时空的隔阂。 全书不仅注释繁难字词、古代人物和典章制度,还注出涉及的诗词全文,便于今人直观体会古人读书的知识背景和审美感受。译文以直译为主,力求明白易懂。题解部分首先对本节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然后根据中医经典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对其内容略作评论,或赞之,或否之,力求让读者对本书内容知道正确取舍,而不致生搬硬套。
《老老恒言》为老年养生专著,被周作人推崇为老人养生宝典。曹庭栋因自幼羸弱多病,颇留意于养生之学;七十五岁时,更是“薄病缠绵”,因著《老老恒言》,自记其养生之道。全书共五卷。前二卷叙起居动定之宜,卷一主要有安寝、晨兴、盥洗、饮食、食物、散步、昼卧、夜坐;卷二主要有燕居、省心、见客、出门、防疾、慎药、消遣、导引。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物,卷三主要有书室、书几、坐榻、杖、衣、帽、带、袜、鞋、杂器;卷四主要有卧房、床、帐、枕、席、被、褥、便器。末附粥谱一卷,列粥百种,借为调养治疾之需,包括粥谱说、择米、择水第二、火候第三、食候第四、上品三十六、中品二十七、下品三十七。
本书秉承了《黄帝内经·素问》的养生思想,并广泛采纳历代养生家言,亲身实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养生观点。